•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头啖汤评论:企业信用评价岂能成为一门生意

2025-04-11 11:39 来源:南方网

  AAA级信用等级证书、AAA级质量服务诚信单位、AAA级诚信经营示范单位……如今企业信用证书越来越多,这些证书真的可信吗?记者调查发现,企业信用评价市场鱼龙混杂,一些机构两三个人加一台打印机就能“出证”,“今天交钱,明天拿证”“多交钱多办证”。

图片

北京警方破获民资解冻诈骗案中查获的证书。图源:新华视点

  企业信用等级作为反映企业信用价值和生产经营状况的“晴雨表”,与企业品牌价值和竞争力紧密相关。尤其是在近年来国家积极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背景下,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市场准入、资质审核等经济活动中往往能够获得更多优惠政策和支持。因此,网上出现了不少为企业办理信用资质等级证书的评价机构。比如,有的商家声称1000元的“企业信用评价服务”,诚信企业家、诚信职业经理人证书等一应俱全;更有商家表示,已经为2000多家企业办理过信用等级评价,评价结果可以在相关网站平台查询,而这些平台基本都是商家自己搭建的网站……一个收人钱财帮人印证,赚得盆满钵满;一个花费几百上千元,就可以有“高大上”的证书在手。制证者和买证者彼此各取所需,俨然成为了一门生意。

  企业信用评价市场已经形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其背后的成因也颇为复杂。一方面,与债券评级机构不同,企业信用评价服务属于工商登记中的一般业务,无需前置审批,也无需在人民银行进行备案,较低的门槛给一些不法机构“卖证”提供了较大的操作和腾挪空间。另一方面,合规评价成本远远高于“山寨”机构,而不法机构正是打着“低价收费、快速发证”的旗号吸引企业“走捷径”。此外,信用评价行业内缺乏自律、监管触角深入不到位等因素,也让一些不法分子更加有恃无恐。如果对这些弄虚作假的行为听之任之,不仅会使公众对信用评价的信任度下降,更会累及正规机构的专业性和市场地位,加剧“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信用评价不是信马由缰的法外之地,治理行业乱象刻不容缓。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已印发《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强化经营主体信用管理,支持经营主体完善合规经营制度、管控信用风险,引导经营主体诚信经营、守信践诺。以公共信用综合评价为基础,建立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治理这一乱象,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和执法,加大对非法机构的打击力度,对虚假宣传、诈骗敛财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形成有效震慑。此外,行业协会商会也要加强诚信建设,依法依规开展信用评价等活动,发挥好对成员的行为导引、规则约束、权益维护等作用。只有建立起更具社会公信力的真实评价体系,才能让证书买卖无立足之地。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花钱可以买来虚假的光环,但是买不来真实的评价。企业与其心存侥幸花钱买个门面,不如实实在在诚信经营,增强市场竞争力。

  撰文 陈长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王萍   校对:赖玉清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