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查处的一些涉及教辅领域违规征订、行贿受贿的案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学校安排一科订一套,有些教师还会另外增订,不为教学只为拿回扣;教辅推荐订购层层加码,有地方8年间教辅征订人均费用翻番;教辅材料背后利益深度捆绑,一名教育局“一把手”落马牵扯到多所学校,多名教育部门和学校干部职工涉案……这个一直是教育领域整治重点的问题,依旧屡禁难止。发挥着辅导学习、辅助教学作用的教辅材料,成为教育领域贪腐的“重灾区”。
一名学生在书店内选购教辅资料。图源:人民日报
教辅材料过多过滥,危害不容小觑。一是滋生教育领域腐败。有的干部靠“教辅”吃“教辅”,把征订教辅作为发财的手段。比如,某县教育局副局长组织全县中小学校按书商意见征订教辅材料,4年间先后9次收受回扣款共计204万余元。二是增加家长经济负担。有的地方中小学生教辅材料采购人均费用连年增长,去年人均达600多元,高中生人均采购费更是将近1800元。三是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一本教材之外再统一订购两三本教辅材料,孩子的书包被塞得满满当当,作业越来越多,睡眠越来越少,严重影响“双减”政策落实成效。
教辅变“教腐”,背后是深度捆绑的“利益链条”。因为有利益输送,所以会形成“利益链条”。教辅定价,一到两成是回扣;入选目录,不管优劣都能“躺赢”;暗箱评议,地方推荐存在交易……在征订教辅上,利益输送大行其道,一些现象令人瞠目。个别干部、学校领导、教师“公权私用”,把回扣变成“家常便饭”,把“征订目录”变成利益交换的“砝码”,把严肃的评议变成“逢场作戏”,把家长和学生的信任变成“圈钱”工具,对于教辅材料代理商的“围猎”,心甘情愿、乐在其中,最终异化成“双减”的“绊脚石”,一步步滑向贪腐的深渊。
消除“教辅变‘教腐’”乱象,须标本兼治。一方面,要高悬惩贪肃腐“利剑”,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及时通报反面典型,以雷霆手段斩断腐败链条。另一方面,要源头施治,规范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铲除教辅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让学校回归清朗校园,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在这方面,江西的做法值得借鉴,比如,明确规定中小学校不再统一订购各类教辅材料,组织一线优秀教师编写学习辅导资料并供师生免费下载使用,向中小学生免费提供义务教育文字作业本、寒暑假作业等学习材料。当然,标本兼治还需同向发力,学校和家长也要改变“刷题式”的教育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效,破除“唯分数论”,改进教育评价体系,让每一名孩子都在阳光下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撰文 郭雪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