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基金股市集体大涨,基民股民齐声欢唱,让人感觉,当下的新冠疫情已然不是个事儿了。今天早起去超市买菜,昨天还排长队的收银处,也已然星星点点,大家也不再步履匆匆,回到了闲庭信步的状态。
但,今早广州的新增数据依然让人揪心:259+2921,无症状转确诊435。
媒体频频发声,“二十条”措施是科学、精准防控,绝非“躺平”。胡锡进也在微博表态,“广州市迅速宣布落实联防联控机制的通知,对目前在隔的次密接接触者解除隔离。赞广州市带了个好头。”但同时他也提醒道,这绝不是一些人主张的“放开”“躺平”,而且优化精准防控的目标绝非指向对防疫的放弃。
老胡的话,是对国家出台“二十条”的准确解读。当然,大家开心热闹一下,也说明了“二十条”的出台非常及时,科学、精准调整防控政策是得民心、快人心之举。特别是“二十条”甫一发布,当天下午5点的广州疫情发布会就发布了具体的落实举措,更加推高了大家的热情。
白岩松主持的央视新闻《新闻1+1》昨晚连线了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张周斌,解读广州在“二十条”下的防控政策。我全程收看了节目,这位每天下午5点准时上广州发布会的张周斌先生,表情紧张着开始,继而越谈越放松,到后来竟至自如境界,似有意犹未尽之感。心中有静心,是因为对广州防控新举措有底气。
图源:11月11日晚,央视新闻截图
但是,无论新举措如何调整,我们的防控心理绝不能放松。因为奥密克戎BA.5.2潜伏期更短、传染性更强、隐匿传播更强的特点不会因为我们的新举措而消失,早发现、早处置、早隔离、早治疗,用最短时间控制疫情的现实需要不会消失。所以,除了严格遵守最新防控政策,每个人戴口罩、勤洗手、讲卫生的日常习惯仍需保持。
今天早起在朋友圈发现,有人于凌晨1点多发圈了一条科普报道——《“睡前吃夜宵”与“饿肚子睡觉”,哪个危害更大?》,并配发评论:“熬夜加班危害最大。碎觉!”
科普报道我没看,但这些三种情况,我觉得危害都挺大,起码都不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来抵抗新冠疫情的可取之举。
当然,圈里的这条跟评可供参考:饿肚子睡觉梦到睡前吃宵夜,心理伤害最大。
好像离题100米了。回归正题:广州街坊莫松气,疫情拐点还没来。(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