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一女子爆料称,自己通过“嘀嗒”平台打独享顺风车,却被告知还有位乘客,后因拒绝司机绕路办私事,在高速路上被赶下车并致脚踝受伤。随即,该事件引发了舆论的关注。
网络视频显示,一女子坐在副驾驶上打开摄像头,对司机说:“你说什么?”司机回复:“我让你下去。”女子强调:“这是高速。”随后,司机将女子强行拽下,并骂骂咧咧地将其物品扔在地上。事发后,女子向“嘀嗒”平台进行投诉,而平台只是将涉事司机账号作封禁处理,在协调赔偿、解决纠纷等关键环节却敷衍塞责。无奈之下,该名女子又联系了运管、交警、12345市民热线等进行求助,但问题还是迟迟没有解决。直至1月5日,天津市公安局蓟州分局发布警情通报称,依法对司机李某某作出罚款并予以行拘。
毫无疑问,涉事司机的行为不仅违反了契约精神,还对乘客的人身安全造成直接威胁,受到法律惩处纯属咎由自取。然而,此事仅仅停留在处罚上是远远不够的。实际上,它只是当前顺风车行业不合理收费、强制拼车、不履行承诺等乱象的一个缩影。究其原因,一方面,顺风车这一商业模式管理较为宽松,除了平台明示的基本要求外,在很多具体细节上拥有较大自主决策空间和自由裁量权,这种灵活性很容易成为矛盾和冲突滋生的土壤。另一方面,一些平台在追求市场份额和利润的同时忽视了自身的监管责任,缺乏有效的司机审核机制、投诉处理机制和赔偿机制,导致用户权益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保障。此外,部分司机缺乏基本的职业操守,将个人利益置于乘客权益之上。这些问题,显然不能只靠车主和乘客双方“友好协商”来解决。
对于顺风车的行业乱象,平台绝不能袖手旁观。根据《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网约车平台公司承担承运人责任,应当保证运营安全,保障乘客合法权益。平台有义务对司机加强审核、培训和管理,并健全完善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制度,如扣除信用积分、限制接单次数、公示不良记录等,从源头降低风险。同时,平台应加强行程实时监管,对行程异常、偏离路线等情况及时预警干预,确保司机按照约定的路线和时间将乘客安全送达目的地。此外,当纠纷和争议出现时,平台也应主动承担起协调解决的责任,依据服务条款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公正处理。如果司机不配合协商,平台应及时向乘客提供必要的协助,帮助其通过法律程序维权。
高速路上的“逐客令”,值得反思。相关部门应完善法规细则,明确平台、司机权责边界,并建立交通、公安、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联合的监管机制,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惩处违规平台与司机,形成强力震慑。同时,社会各界应加强对顺风车行业的关注和监督,比如媒体可以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及时曝光不良行为和安全隐患,公众可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侵权行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唯有社会各方齐心协力,以更加理性、文明、友善的态度对待每一次出行,才能让顺风之路更加顺心、顺畅。
撰文 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