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南方网评:“一口价”引发司乘双输,网约车低价内卷何解?

2025-11-24 19:48 来源:南方网·粤学习 胡伟

  网约车“一口价”订单你打过吗?近期,西安、清远、鹰潭等多地相继出台政策,暂停网约车“一口价”“特惠单”等低价营销模式,严禁平台强制司机接单,引发广泛关注。

  应当说,“一口价”模式的设计初衷值得肯定:乘客输入目的地后,系统根据预估里程、时长和实时路况给出固定价格,无绕路之忧,价格往往低于实时计价。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一口价”既节约了乘车支出,同时也断绝了司机绕路、延时问题,避免了很多因价格波动带来的司乘纠纷,自然是双手赞成。

图源:新华社

  然而,这一模式却在实践中逐渐显露弊端。一方面,乘客端并未获得预期体验。为节省成本,部分司机选择不开空调、开快车甚至违规驾驶,大大降低了乘客体验。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网约车领域投诉量超9.4万件,其中“一口价”订单纠纷最为突出。另一方面,司机端则对“一口价”模式早有微词。平台给出的“一口价”订单价格过低,部分订单甚至低于正常订单价格50%以上。遇上高峰拥堵时段,可能还要亏本运营。此外,司机到手收入与乘客支付价格也存在脱节。很多司机还反映,如果不接“一口价”,还会影响接普通订单。收入空间不断压缩,还要被迫接受强制低价接单,司机的抵触情绪也就不难理解。

  看似美好的模式却导致司乘双输,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平台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容忽视。“一口价”模式本质上是平台抢占市场份额的捷径。早期网约车平台通过“高额补贴+低抽成”策略跑马圈地,如今则通过不断压低运价或采用较高抽成模式压缩司机利润空间,平台之间的“价格战”导致整个行业陷入恶性循环。

  好在,面对行业乱象,监管层面已积极介入。2025年10月15日起实施的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规定:平台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平台内经营者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这为治理“一口价”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也印发了《关于治理价格无序竞争 维护良好市场价格秩序的公告》,明确提出经营者应自觉维护市场价格秩序,共同营造公平竞争、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各地监管部门则在探索差异化的监管措施:西安等地全面暂停“一口价”营销活动,而鹰潭、开封等地则更关注平台是否强制司机接单或设置不合理收费行为。非“一刀切”的方式,体现了监管思维的转变。

  平台也开始调整经营策略。多家网约车平台已发公告降低抽成比例,如T3出行承诺抽成不超过27%,曹操出行将抽成上限下调至22.5%。这些举措虽不能彻底解决司机收入问题,但无疑是朝向规范市场秩序迈出的重要一步。对平台来说,关键在于需要从“降价”转向“提质”。通过技术驱动提升智能调度效率,创新开拓中高端、定制化等多元化市场场景,通过管理优化降低综合运营成本。与其卷低价,不如思考如何实现差异化和高质量发展。

  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1—10月网约车办证车辆从279.2万辆增长至320.6万辆,驾驶员办证数从657.2万增长至748.3万,虽然增速有所放缓,但仍呈现趋于饱和的趋势。在市场饱和的背景下,单纯叫停“一口价”可能只是治标之策,更为关键的是政府、平台、司机和消费者共同推动构建健康的市场生态。

  未来网约车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建立透明合理的定价机制,保障司机合理收入,同时兼顾乘客对价格和服务的期望。这不仅关乎网约车行业,也将为平台经济治理提供重要范式。

  南方网、粤学习评论员 胡伟

编辑:王沛容   责任编辑:王萍   校对:梁洁萍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