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小狗看到眼眶湿润、让观众从情绪崩溃转为开怀大笑、观众被吓到撒飞手中的爆米花……浏览如今的电影宣发短视频,总能遇见这一幕幕用力过猛、尽显刻意和尴尬的情节。这些只为博人眼球的影片宣发短视频大行其道甚至有喧宾夺主之势,消磨的是观众对电影与导演的信任,背后是日渐畸形的影片宣发环境。
图源网络
宣发对于影片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宣发效果好意味着更广泛的观众群体、更满的上座情况和更高的排片率,最终带来更好看的票房成绩。在短视频的加持下,宣发的效果被进一步放大,点赞数破200万的预告剪辑、播放量破百亿的片段节选、跨平台传播的话题和热梗,短视频得天独厚的流量优势,彻底改变了影片的营销策略,越来越多的剧组选择将短视频作为宣发的主战场,潘多拉的魔盒也就此打开。
在营销取代内容和口碑,成为主导票房的主角的背景下,为了展现剧情的劲爆、点燃观众的情绪、吊足观众的胃口,一些宣发团队动起了歪心思,选择了摆拍。于是,“把工作人员看哽咽”“把导演看惊愕”的桥段屡屡上演,越来越多“标题党”电影泛滥成灾。
畸形的营销环境,把我们的观影体验变成了抽取比比多味豆式尴尬。一旦我们被电影宣发视频误导,便很可能遭遇满心欢喜和期待入场观影,却满怀失望与愤怒起身离开的场景,需要面临观影前后巨大的心理落差。内容支离破碎的宣发视频,通过片面呈现影片高光镜头或虚假串联剧情内容,将我们带到了原本绝不会买票的烂片面前。这些过度宣发甚至摆拍的手段,看似在短期内催生出大量爆款,实在是在不断消费观众的信任,留下了一个个“狼来了”的故事,而这些影片最终也会迎来被流量反噬的结果——铺天盖地的差评。
与此同时,预告宣发与正片内容的本末倒置,也在挤占着优秀电影的生存空间,侵蚀着影视行业的未来。内容烂但宣发好的影片,可能使影院错误估计电影的票房形势,进而错误分配各影片的排片情况,最终导致一些制作精良却疏于宣传的优秀电影,失去了应有的曝光度。时间一长,行业便会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冷门佳片,都隐入了尘烟;而粗制滥造,却坚如磐石。倘若有一天,影视行业不再内容为王而是宣传至上,那么整个行业的发展可谓前景渺茫。
酒香也怕巷子深,过度宣发表现出的恰恰是剧组的焦虑,这也并非难以理解。当整个行业的大环境如此,你不做过度宣发,便会遭受挤压,便无法获取排片率和票房。而没有票房成绩,又何谈未来的影视创作呢?只是,倘若大家都只顾卖力吆喝了,还有谁肯潜下心来去酿造那壶好酒呢?(林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