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湖南永州非法集资案引发广泛关注,涉案金额高达15.28亿元,上千名公职人员深陷其中,令人震惊。这起案件不仅严重破坏了当地金融秩序,更对政府公信力和法治建设造成了极大冲击,为我们敲响了一记沉重的警钟。
非法集资不是馅饼而是陷阱。永州恒瑞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在未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以政府工程、房地产等项目为幌子,用高利息作诱饵,向9581名社会不特定人员疯狂筹集资金。如此大规模的非法集资行为,使得众多普通投资者血本无归,许多家庭陷入经济困境,生活陷入绝望的深渊。更令人痛心的是,有上千名公职人员卷入此案。公职人员本应是法律的捍卫者、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却因法律意识和风险辨别能力薄弱,而沦为非法集资活动的参与者、受害者。这不仅暴露出他们对金融风险的无知和盲目自信,也折射出一些公职人员对“灰色收入”的依赖,更反映了监管的失灵和法治的缺失。
图源:白鹿新闻
这起案件也暴露出行政与司法协调机制的严重漏洞。当地警方在接到众多投资者报案后,竟然长达两年拒不立案。而法院在诉讼过程中发现恒瑞公司涉嫌犯罪后,也没有依法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而是裁定不属于民事案件受理范围,将问题推给政府专班工作小组。更为荒唐的是,区政府不仅不依法移送案件,反而组织召开“协调会”“听证会”,以“会议投票方式”否定刑事立案,并要求受害人与犯罪嫌疑人签订含有“免刑”条款的“化债协议”。这一系列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破坏了法治秩序,严重损害了司法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监管缺失,乱象必生。这起案件中的关键人物周勇军,身为恒瑞公司董事长,竟然还是一名长期“吃空饷”的中学政治教师。他长达20年不在岗却照领工资,甚至在被判刑期间仍在“吃空饷”。这一怪象背后,反映出当地从审计到组织、人事、财政、教育等多个部门在人员管理与监督方面存在严重失职,监管如同虚设。他们的集体“失明”使得周勇军能够如此肆无忌惮地“隐身开挂”,其背后是否存在复杂利益链条,亟待深挖。如果此类案件不能得到依法严惩,就是对法治原则的蔑视,更会助长“非法集资—政府兜底—官员脱责”的恶性循环,进而对法治社会造成更大的破坏,让公众对司法的公正性产生严重质疑。
痛定思痛、人病我防,是有效防范此类悲剧再度上演的最好方法。这起案件暴露出的问题不是个案问题,而是社会法治建设中的深层次问题。要深刻吸取教训,堵住制度漏洞,通过技术手段与立法完善构建“防火墙”,加大对非法集资行为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依法严惩犯罪,问责渎职官员,修复被撕裂的公信力,进一步增强公众对法治社会的信心。无论是公职人员还是普通民众,都要增强法律意识,提升风险判断力,让公平正义的法治阳光照进自己的心灵、照亮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撰文 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