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南方网评:设备超限就封号,流媒体平台用户苦“霸王条款”久矣

2025-10-11 14:16 来源:南方网·粤学习 许方华

  近日,一则“腾讯视频VIP账号因设备超限被封号7天”的消息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有网友晒出截图显示,因其账号在4台设备上播放,超过腾讯视频规定的3台设备上限,账号被封停7天。不少用户吐槽,自己花钱购买的会员服务,却因在多设备上使用就被封号,且不退还相应费用。

  这并非孤例。近年来,爱奇艺、优酷等主流视频平台均曾因类似条款引发用户不满。平台方自有其说辞。腾讯视频方面表示,此举旨在防止黑灰产。事实上,整个影视行业确因盗版侵权造成的损失惊人。据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数据,仅长剧领域,全国电视剧行业每年因盗版侵权造成的平台损失就达200亿元以上。看起来,在版权保护与用户体验之间,视频平台似乎选择了一条最为简单粗暴的道路,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

  打击黑灰产固然重要,但这不是平台可以“一刀切”对待用户的理由。根据腾讯视频的规则,普通VIP账号最多只能在3台设备上登录,且仅允许1台设备同时播放。一旦系统检测到超出此范围使用,账号将自动进入“安全保护期”,也就是“封号”。第一次封号1天,第二次7天,第三次则长达30天。在实际执行中,大量家庭用户、多设备使用者成为被“误伤”对象。一个家庭中有多台设备再正常不过,手机、平板、电脑、电视轮换使用,稍不留意就会触碰红线。平台将甄别成本完全转嫁给用户,显然有失公允。

  更为不合理的是,平台为解除封禁设置了诸多限制。用户仅有两次手动恢复机会,第一次需手机号验证,第二次需使用主设备移除多余设备。两次机会用完后,用户只能选择等待封禁期结束,或升级更高级会员。这不禁让人怀疑,平台是否借安全之名,行创收之实?

  此外,平台虽声称会在超限前发出站内信息提醒,但许多用户表示并未收到明确提示,甚至根本不了解具体规则。等到账号突然被封,才慌忙查找原因。规则不透明、提示不到位、处理不沟通——平台以一纸条款作为免责金牌,将全部责任推给用户,这种“甩锅”操作难以服众。

  从技术角度看,平台完全有能力做出更精细化的管理。例如,当识别出常用设备、家庭IP环境或可信登录行为时,应提供更宽松的判定机制,或在首次超限时予以更加明确的提醒而非直接封号。流媒体平台应当意识到,用户是服务的核心,而非系统眼中的风险点。在维护版权安全的同时,必须兼顾使用体验,避免将正常用户推向对立面。条款的合理性,不仅在于内容是否合法,更在于执行是否合情。平台如果继续以“规则已写明”作为挡箭牌,忽视人性化沟通和弹性处理,只会不断消耗用户信任。短期看,或许能多卖出几个高价套餐;长期来看,失去的是品牌口碑和用户忠诚度。

  版权保护与用户体验,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如何精准打击真正的黑灰产,而非将普通用户当作潜在盗版者来防范;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服务质量,而非依靠惩罚性条款维持秩序,这些都是平台方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应有的担当。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许方华

编辑:胡伟   责任编辑:王萍   校对:梁洁萍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