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南方网评:“云投喂”莫让爱心陷骗局

2025-09-28 20:05 来源:南方网·粤学习

  “好饿,好想吃一顿饱饭”“您的爱心帮助改变毛孩子的命运”……《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部分电商平台上存在大量以“XX救助组织”为名的店铺,首页配上描述凄惨的流浪猫狗图片和煽情文字。这些店铺出售的并非实物商品,而是名为“流浪动物口粮”等虚拟商品,消费者下单后,由商家代为投喂流浪猫狗,即“云投喂”。此类虚拟商品的价格多为1元至20元不等。

  图源:新京报

  然而,看似便捷的爱心通道背后,却藏着诸多难以言明的隐忧。部分店铺的图文内容高度模板化,同一张小狗吃饭的照片竟出现在多家店铺;询问客服“投喂了多少只猫狗”“钱去了哪”,要么收到“囿于人力、物力等问题,店铺并未对账目进行梳理”的敷衍回复,要么干脆不予回复;甚至部分标注为“××省流浪动物爱心救助中心”的店铺,经查证竟是无备案、无资质的空壳账号。有的店铺凭借1元虚拟商品创下10万+销量后悄然关店,踪迹难寻。这种缺乏透明度的资金流动,不仅违背慈善活动公开透明的原则,更涉嫌违反《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中关于公开募捐资质的相关规定。

  小额爱心款的损失或许有限,但公众善意被反复消耗后,滋生的不信任感会蔓延至整个公益领域。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的调研显示,国内多数地区野生动物救助存在机构少、经费缺的问题,民间救助力量本就有心无力。而“云投喂” 骗局的泛滥,更让公众对救助流浪动物的信任度大幅下降,即使遇到真正的救助项目,也会因为怕再次被骗而选择旁观。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让真正需要帮助的救助组织雪上加霜,甚至可能因为资金断裂而关闭,此前聚集的流浪动物可能失去管控,既威胁城市生物多样性,也会干扰居民正常生活。

  审视这场信任危机,电商平台难辞其咎。电商平台本应对入驻店铺的资质核验严格把关,尤其是涉及“救助”“公益”性质的商家,更需核查其是否具备对应资质。但现实中,连“××省流浪动物爱心救助中心”这类“查无此机构店铺都能顺利上线,标价1元的“爱心捐款”商品能售出10万+份后才悄然关店,足见平台在资质审核、过程监管上存在明显漏洞。这种重流量、轻监管的模式,客观上为骗局提供了生存空间。也就是说,商家知道,就算被发现,也能换个“马甲”继续行骗。与此同时,消费者往往因为金额小、维权难,而选择“算了”。当商家能轻易绕过监管,当爱心可以成为商品,公益的初心便被扭曲。

  规范“云投喂”,必须守住“透明”与“合规”两条底线。平台不应只做“中间人”,而应成为公益行为的“守门人”,对涉公益名义的店铺开展“回头看”资质核查,落实其慈善组织公开募捐资格证书或救助背景材料。监管部门则需重拳出击,参照慈善募捐管理办法,对非法募捐的店铺依法查处,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卷款跑路等行为,并公开典型案例以儆效尤,让不法分子付出得不偿失的代价。此外,还应鼓励正规救助组织通过“链上公益”“公益宝贝”等透明模式开展“云投喂”,借助区块链技术实现善款可追溯、行为可核查,让消费者能清晰看到自己的钱用在了哪里。

  “云投喂”的兴起本是善意的体现,公众的爱心不应被消费。只有当每一笔善款都清晰可查,每一次救助都真实可感,网络才能真正成为连接生命关怀的桥梁。

  撰文 陈长

编辑:顾萌萌   责任编辑:江海燕   校对:陈学德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