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警惕AI“双刃剑”,治理造谣乱象刻不容缓

2024-06-20 11:57 来源:南方网

  近日,一些不法分子为博取流量、坑蒙拐骗,利用AI生成逼近真实的图片、音视频,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引发了舆论关注。

  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当今科技领域备受瞩目的技术之一,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经济以及生活方式。然而,AI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运用它给内容创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必须警惕其被滥用的风险。据媒体报道,一MCN机构实际控制人王某某,运营800多个自媒体账号,通过具有语音交互功能的AI软件编造不实消息,一天最多生成7000篇文章。原某互联网公司的技术员白某某利用AI“一键去衣”技术,深度伪造淫秽图片近7000张。这些由AI编造的虚假消息往往披着“新闻”“爆料”的外衣,不择手段吸引网友阅读和评论,让人难辨真伪,颠覆了人们“有图就有真相”的常规认知。

图片

图源:央视新闻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虚假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一旦形成舆论风暴,后果不堪设想。比如,2023年年底,一则通过AI软件编造的“重庆巫溪一民房发生爆炸事故”消息,短短几分钟便获得了数万次的点击量;一些不法分子利用AI换脸技术,将某些明星、网红的面部替换到色情视频中,不仅给当事人造成了巨大心理压力,也导致其形象受损、事业受挫。这些新型AI乱象不仅破坏了清朗的网络环境,与科技向善的初衷背道而驰,更严重扰乱了公共秩序,侵犯了人们的隐私与名誉,必须予以重拳整治。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今年4月底,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专项行动,整治的重点问题就包括:自导自演式造假、不择手段蹭炒社会热点、以偏概全设置话题、违背公序良俗制造人设、滥发“新黄色新闻”。日前,多地警方已对部分MCN机构负责人进行了行政处罚,并封禁其网络账号。对于企图利用AI炮制谣言“生财”的不法分子,要提高其违法成本。除了治安处罚之外,对造成恶劣影响、情节严重者还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方能以儆效尤。

  平台方作为既得利益者,在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也要主动履行相关义务,当好行业治理的先行官。尽管大量信息聚集,可以极大提升平台的活跃程度,但平台不能因此而疏于治理,甚至变相鼓励这种能带来流量的虚假信息生产。从源头上斩断造谣利益链,关键在于平台加强自律,健全内容审核和流量推送机制,对价值取向错误、违背公序良俗的账号严格惩处,对弘扬主流价值的内容加强推送,让正能量奔涌澎湃,让流量生意无利可图。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类似的事件也在不断地提醒公众:AI时代,信息的鱼龙混杂程度已呈几何级数增长,切不可落入信息陷阱之中。网民们应自觉规范网上言行,不断提升识别抵制网络谣言能力,特别是面对耸人听闻、难辨真伪、信源模糊的网络信息时,不妨让子弹再飞一会儿,慎点转发和评论键,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如发现网络谣言,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或相应网站平台投诉举报,共同维护真实、可信、稳定的良好信息环境。

  撰文 陈长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王萍   校对:赖玉清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