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暑期来临,不少教培机构又开始贩卖焦虑。线上线下,许多培训老师(主播)们“情真意切”地告诉学生家长“这个阶段是最重要的”,暑期得赶紧学习,否则孩子开学了就跟不上,会被同龄人反超。
“语文是分水岭”“英语要提前学”“奥数是敲门砖”“不利用好这个暑假基本就和高中无缘”……每一个学期的暑假都是“可怕”的。这两年,每逢暑假、寒假,在短视频平台总能刷到贩卖焦虑的视频或直播,内容覆盖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仿佛孩子学业的成败就系于一本本教辅图书和一个个培训班。
图源:视觉中国
贩卖教育焦虑之所以能够频频得逞,一靠屡试不爽的话术,二靠现身说法的托儿,根本在于抓住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足够优秀,对于各种教辅图书,往往“买买买”;对于各类培训班,往往“报报报”。这样一来,家长的焦虑或许有所缓解,但孩子的压力倍增。堆积如山的学习资料、“无缝衔接”的培训班把孩子的假期塞得满满的,过度的“学习加餐”让孩子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淡,却与教育规律相违。只有让家长“期盼的”与孩子“喜欢的”“适合的”同频共振,才能减少内耗,为学习成长注入强大动力。
遏止“贩卖教育焦虑”,需要形成合力。监管机构要在线上线下齐发力,积极履行监管职责,同时,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确保“双减”政策落实到位。相关视频平台要发挥好把关作用,不要放任“贩卖焦虑”的行为,对于明知故犯的账号,要采取必要的处罚措施,以消除“可怕体”、刹住“焦虑风”。家长们要炼就“火眼金睛”,增强识别能力,识破话术、套路、“经验分享”,更多地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让孩子能够拥有健康快乐的假期生活。
拒绝教育焦虑,是对家长的要求;乐享假期时光,是孩子的愿望。拒绝焦虑,才能更真切地享受快乐。家长帮孩子制定“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才能让孩子既有动力又避免过大压力,在每一天都有新收获、新进步,才能让孩子的假期生活更快乐、更有意义,从而更加积极从容地走好未来成长路。(郭雪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