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南方网评:“电鸡”分类管理,为“奔跑的民生”亮明身份

2025-09-01 20:50 来源:南方网

  9月1日起,《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登记办法》和《广州专用号牌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为期五年的新规,不仅为广州超过540万辆电动自行车提供了明确的管理路径,更开创性地通过“分类管理、行业对接、数据监管”三位一体的模式,展现了大城市交通治理的新思维。

  在新规中值得一提的,是那份对服务民生的细致考量。外卖骑手、快递小哥、抢险工人、医护工作者——这些穿梭于城市缝隙的劳动者,不再被简单归类为“管理对象”,而是被视为“民生服务的毛细血管”。广州用样式为黄底黑字的四种专属号牌为他们的电动自行车进行分类管理:“广州W”号段为外卖等即时配送企业车辆,“广州X”号段为电力等公共设施抢修单位车辆,“广州Y”号段为快递等行业车辆,“广州Z”号段为医疗卫生等单位车辆。专用号牌不是特权,而是一座城市对服务民生最生动的践行。

  审视号牌背后的管理逻辑,我们看到的是城市治理具象化的映照:专用号牌需要每个行业都有对口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资格确认,形成了“行业归口、责任到人”的管理闭环。这种设计避免了管理真空,也让政策执行更加精准。特别是外卖行业需将车辆、人员及配送数据上传至市场监管系统的要求,直指行业“老大难”问题——企业安全责任的落实。这意味着平台不能再将交通风险简单转嫁给骑手,必须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配送考核体系,这无疑是对劳动者权益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电鸡围城”成为了多个城市的管理难题,而广州的电动自行车管理之路是大城市治理升级的一个缩影。面对数量庞大的电动自行车群体,很多城市陷入“管就死、放就乱”的两难困境。广州新规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没有回避矛盾,而是通过制度创新寻求最大公约数——既保障民生服务的便捷性,又维护交通秩序的安全性;既考虑行业发展的需要,又关照个体劳动者的权益。这种平衡艺术,体现的正是现代城市治理应有的精细和温度。

  分类管理,为“奔跑的民生”亮明身份。专用号牌制度还为城市未来交通规划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撑。通过号牌分类,交管部门可以精准掌握不同行业的车辆分布、行驶路线和高峰时段,为优化交通组织、完善基础设施提供决策依据。当然,任何新政策的实施都会面临挑战:如何防止号牌被冒用或滥用?如何确保各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协同效率?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如今,广州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这种勇于创新、精细治理的态度,值得肯定。

  撰文 谢伟锋

编辑:曹晓静   责任编辑:王萍   校对:梁洁萍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