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电子父母”虽甜,理性看待不沉迷

2024-09-02 14:32 来源:南方网

  数字信息时代,万物皆可“云”。近期,“电子父母”在网络爆火,这些长辈年纪的视频博主以“父母”身份出现,在网上跟年轻人互动,不少年轻人享受着视频中“爸爸”“妈妈”带来的快乐与慰藉。

  “电子父母”究竟有何魅力?以目前视频平台上“儿女”最多的老潘夫妇为例,视频中的他们笑容满面、和蔼可亲,跟“儿女”唠家常,教“儿女”生活技能,对“儿女”嘘寒问暖,无微不至地关心“孩子”。一些年轻网友一边喊着“爸爸”“妈妈”,一边把自己工作、生活、感情中遇到的问题发到评论区,有人委屈求理解,有人崩溃求慰藉,有人撒娇求表扬,有人许愿求被爱……夫妇俩全程没有说教,没有指责,而是包容孩子的缺点和不懂事,理解年轻人的迷茫和不完美,让年轻人得到支持和理解。

图片

博主“和女儿分享日常”,被网友们称为“电子父母”。图源:新京报

  “电子父母”的爆火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一部分人对于亲情的渴望以及对于家庭温暖的向往。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年轻人无法从自己的父母那里获得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因此他们在互联网寻找替代的情感寄托。而这些博主的视频正好满足了其心理需求,他们对“儿女”的关心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无论是询问是否受到委屈、是否感到疲劳,还是关心其冷暖,简单却充满爱意的话语让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爱护。

  “电子父母”确能起到补给作用,视频里温馨的场景能让人们对亲情更加向往。然而,虚拟终究是虚拟,幻想终究是幻想。视频中的父母是塑造出的理想形象,不需要真正承担屏幕前年轻人的养育责任,而现实生活中的父母要面临工作、生活等压力,很难保持像视频中那样耐心的态度。此外,很多博主生产的作品内容和方向,往往是根据观众的点赞、评论和播放量等大数据运算出来的,甚至是一种商业化运作。如果盲目崇拜、沉迷于此,错把虚拟形象当成精神寄托,一旦回到现实,就容易产生严重的失落感。

  “电子父母”不能替代和现实父母的沟通。作为子女应学会理解、接纳现实中的父母,或许他们并不完美,但这不影响爱他们。子女要主动尝试与父母和解,创造更多互相接触、了解和沟通的机会,多回家看看父母,多面对面聊聊生活小事。再者,已经长大成人的子女,不再是嗷嗷待哺的小孩,不妨通过积极的方式影响父母,鼓励他们运用新思维、新角度看待事物。从完美的“电子父母”回归现实,接纳不完美的生活,主动建立积极正向的亲子关系,才能打造真实可触的身边的“温暖源泉”。

  无论世界多么喧嚣,家永远是最温暖的港湾;无论生活多么忙碌,都不应忽视对孩子的陪伴与关爱。中青报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000多名18-35周岁的青年中,高达90.6%的受访者坦言被父母的言语打击过。可以说,年轻人在互联网上找寻原生家庭缺失的支持和理解,也确实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良好的关系从来不是单向产物,当父母与孩子产生冲突矛盾时,不妨换位思考,少一些纠纷争执,多一些宽容理解,真挚的亲情才能越来越浓。

  撰文 陈长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江海燕   校对:梁洁萍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