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之后,淘宝、京东近日相继宣布支持“不退货仅退款”服务,此举引发不少消费者关注。头部电商平台跟商量好了似的,踩着“岁末年初”这个关键节点,推出“仅退款”服务,让不少“剁手党”们捂嘴偷着乐。
图源:视觉中国
节假日是消费的高峰期。数据显示,元旦假期广东省揽投快递包裹达4.33亿件。网购商品热度持续背后也有隐忧。据报道,元旦假期广州共收到消费投诉举报2845件,其中涉网络消费的投诉举报就占总量8成,主要反映售后服务不及时、商品质量瑕疵、宣传与实际不符、发货延迟等问题。
网购时代,遇到货不对板或者质量问题,投诉、退货是常有的事。然而,相比于下单的“爽快”,消费者的退货之路却并不“畅快”。此前,一份对1531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有59.4%的人表示网购退货存在流程繁琐的问题。现实中,网购退货似乎是一个解不开的“结”:消费者吐槽“太折腾了”,电商担心客户“不爽即退”,平台则在纠结利益成本。究其原因,商家、消费者和平台各有利益诉求,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退货难诱因。虽然网购领域早有“七天无理由退货”的规定,但在实际执行中,一些卖方和平台会以各种理由拒绝消费者的退货申请,让“无理由退货”变成“无理由、不退货”,消费者只能干着急。
那么,“不退货仅退款”来了,难题能否迎刃而解?
根据平台服务规则,“仅退款”指的是订单发生售后问题,消费者可以发起仅退款,省去等待商家同意退货、寄回商品、商家确认商品无误并退款等环节。简单来说,就是消费者在平台上买到“不满意”的商品或者发生售后争议,平台通过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后,会支持消费者快速退货退款或仅退款不退货。这一机制目的是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同时对那些长期服务不到位、质量不可靠的商家采取更严格的举措。
“仅退款”很大程度上保护了消费者权益,但对于商家来说,不确定性和风险也确实增加了。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如何在商家和消费者之间取得平衡,是对平台的全新考验,从长远看也是商业模式创新与优化的大势所趋。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电商平台头部企业的用户基数也已接近这一数字,现阶段,用户量已没有太多新增空间。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关键就在一个“拼”字:拼服务、拼售后。只有不断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改善消费环境,才能吸引新用户、留住老用户、塑造好口碑。
“仅退款”模式是否会助长“薅羊毛”的风气?对这一担忧也不必回避。过去,因退货流程较为繁琐,很多消费者会嫌麻烦而懒得退货。现在,消费者退货门槛、成本降低了,也不能完全排除会有部分羊毛党恶意利用规则“白嫖”。对于平台来说,需要采取一些创新措施,如完善诚信模型等大数据应用技术,设置争议解决机制等。监管部门也要行动起来,及时打击恶意钻空子的行为,依法依规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作为消费者,更要以诚为本,珍惜呵护这一便利服务。多方合力,共同努力破解网购退货难题。(尹贵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