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11点,重庆高考出分,一位考生得知自己的分数后感受到巨大的落差,给心心念念的西南大学写下一段留言:“我无数次幻想着里面会不会有我的一份”“我是不是没有未来了”……西南大学收到私信后,发“小作文”暖心回复:你的美好人生刚刚开始,怎么能描述为“死在这个夏天”呢?换个角度,不如向死而生,让我们在这个夏天,生长出新的人生。
惆怅失意的倾诉与暖暖爱意的回复撞了个满怀,西南大学的暖心回复给这位高考失利生带来了希望与期待,该考生表示努力复读也好,考研也罢,总有一天要加入西南大学的大家庭。高校面对失利的学生,用春风化雨的方式引导,鼓励他“向死而生”,活出自己新的人生,这种激励学子、温暖学子的话语,让人心生感动。
西南大学的暖心回复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赞赏,正是因为这背后的共情。不少人都遇到过高考失利的挫折,迷惘无助之时,一束光往往能照亮他们的世界,鼓励他们全力以赴地去拼搏。这束光,或是父母的一个拥抱,或是心怡高校的一句鼓励。人生新的大门才刚刚打开,旧的心情需要被打包,新的挑战需要我们迎难而上。
西南大学和高考失利生的交流,为何能让许多人表示收获了力量?因为这种双向奔赴让他们有强烈的代入感。区别于单方面宣传学校的好,这段对话以实际例子展示出学校春风化雨的教育理念,让人们更好感受到大学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态度,这何尝不是一种别样的宣传方式。
通过一段对话,西南大学实力圈粉,让人感受到一个大学应有的人文情怀。温度与智慧的背后,恰恰是学校的共情。没有简单的说教,没有选择视而不见,而是设身处地地鼓励加油,理解高考失利生的遗憾,给予他们正确的人生引导,让人看到大学也可能是每一个人的“知心朋友”。
西南大学以暖心回复诠释最温暖的善意,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激发出更多高考失利生“向死而生”的勇气。愿每一位学子不论结果是否如愿,都能行而不辍!(刘颂寒)
本文图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