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辽宁丹东锦江山公园猴山一只猫被10多只猴“围攻”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据公园工作人员回应称:总有人故意把猫扔进猴山拍视频,饲养员看到就会解救猫。在这场人为主导的“猫猴大战”里,猴无罪,猫没错,罪恶的是故意把猫扔进猴群的人。这是一场小猫遭受虐待的揪心“表演”,也是一次直击每个人灵魂深处的拷问。
△相关视频截图
被人捕捉扔进猴群的猫,多是附近的流浪猫。这些小猫的生活本就颠沛流离、狼狈不堪,还要忍受被陌生人逮捕、被猴群攻击的伤痛。受虐的小动物都是无言的受害者,它们无力反击,只能哀鸣。很难想象,当这段充斥着虐待动物、漠视生命气息的视频在网络传播,爱猫人士会受到多大的打击,普通人的内心会有多少愤怒,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又会遭受多大的影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以虐待小动物的方式来引流变现的行为却并非个例。
虐待动物的行为不仅与施虐者心理扭曲有关,还源于利益的驱动。对于此次事件里的施虐者来说,导演一场“猫猴大战”是拍视频、夺眼球的“最佳素材”,也是吸粉丝、抢流量的“不二法门”。在这个流量与利益密不可分的时代,虐待动物博取眼球的背后更有一条黑色的利益链条在支撑:有人通过直播吸粉,有人对相关视频明码标价,有人设置打赏观看……当对动物的虐待成为了所谓的“流量爆点”,道德的根基也在被不断地撼动。
追逐流量无可厚非,但重要的是别丢了底线,要少一些抢流量的冲动,多一些对道德的坚守,这才是与其他生命和谐共生的正确打开方式。虐待动物吸引流量,这样的流量是社会的“毒瘤”。要铲除这颗“毒瘤”,杜绝虐待动物行为的发生,立法部门有必要在现有的动物保护法和相关地方性法规、制度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充分论证、循序渐进,厘清各方责任与权限,明确相关责任追究、惩戒办法,让施虐者受到应有的惩罚,形成强大的震慑作用。
现阶段,要与这种靠虐待动物引流的模式作斗争,相关部门及平台应亮出监管的“杀手锏”,坚决打击、全面清理、严厉惩罚相关视频的拍摄、传播和贩卖,同时畅通举报途径,呼吁广大网友携手保护小动物。这个社会在探索将虐待动物相关行为纳入个人不良征信记录的同时,也需要多一些关于爱与生命的教育,用道德规范坚决守住反对虐待动物的共识。
△被收养的流浪猫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敬畏。对待小动物时心理扭曲、缺乏同理心的人,恐怕也很难对人的生命倾注多少善念。我们期待,法律的牙齿和监管的利剑能够让类似的悲剧不再重演;我们呼吁,即使不爱,也请敬畏和尊重每一个生命。(南方网徐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