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烂记者的相机,就能让自家的不合格产品逃过舆论监督了?此举无异于掩耳盗铃,只会喜提一双明晃晃的手铐罢了。
7月15日,有市民举报从湖南丰旭线缆有限公司买到疑似不合格产品。记者前往实地采访,过程中却遭到企业负责人的阻挠。一名男子先是口出恶言,接着从记者手中抢过摄像机摔了个稀巴烂,还试图抢夺记者的手机,态度嚣张至极。
图源:“中国青年报”微信公众号
这场暴力冲突的导火索,是一批偷工减料的电缆。长沙市民刘先生从该公司购买了一批电缆,为保证产品质量安全,要求公司寄一部分电缆进行检测,结果发现电缆不仅低于国家推荐标准,也未达到该公司提供的企业标准。企业负责人谢某某起初佯装镇定,声称“产品合格,可走法律程序”,却在记者提及检测报告时骤然失控,上演了推搡、抢夺、打砸的暴力戏码。多台机器被毁坏,损失超四万元。用拳头对抗监督,用蛮横掩盖心虚,难道这就是某些企业的经营之道吗?
耐人寻味的是,这家企业的黑历史早现端倪。早在2017年,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便查明了其存在无3C认证或冒用3C认证生产不合格电线产品的违法行为,涉案货值近77万元。劣质电缆如同定时炸弹,老化速度极快,一旦发生意外,轻则短路起火,重则吞噬生命。如果没有问题,那又何惧镜头的审视?舆论监督不是“麻烦制造者”,而是社会的免疫系统。针对记者的暴力行为,是对公众知情权的挑衅。可悲的是,涉事企业竟以“侵犯肖像权和商业秘密”为暴行辩解,这样的黑社会行径背后,是对法治的蔑视。
砸了一台摄像机,只会有千千万万台紧随其后。法治的利剑,同样会及时出鞘。警方当日刑事拘留谢某某,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也已介入调查,对该公司产品取样、送检。企图用暴力堵住悠悠众口,只会在法律的照妖镜下现出原形。这一事件也警醒所有企业,唯有严守质量的生命线、敬畏监督的探照灯,才能在商业角逐中赢得一席之地。毕竟,市场容不得劣币驱逐良币的猫腻,社会更容不下拳头硬过道理的狂悖。
撰文 陆文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