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车车互联”过度采集数据,智能网联汽车应遵守“最小化原则”

2022-06-15 11:27 来源:南方网 江德斌

  智能网联汽车正快速改变出行体验,伴随而来的汽车数据安全话题也持续受到关注。近日,一智能网联汽车品牌被曝“车车互联”功能之下,车主能看到其他陌生车主的行车记录仪画面,引发热议。

  智能网联汽车的智能化水平很高,使用了摄像头、传感器、激光雷达等设备及智能操控系统和智能软件,通过接入5G网络、车联网实现智能化驾驶,提升车主的驾驶体验。智能网联汽车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实时采集数据信息以供智能系统分析、识别、判断,这是智能驾驶技术的特点和优点,也是车企竞争的主要方向之一。但是,从车主的曝光情况看,部分车企存在过度采集数据、泄露敏感信息等问题,给车主造成很大的困扰,这就值得深思了。

图源:南方都市报

  据报道,为了实现全车智能,高合汽车在车内安置了两个摄像头,实时监控车主行为,而通过车内中控板点击“车车互联”的按钮,就能看到几千里外陌生车主的实时行车记录仪画面,还可将画面里其他人拍进去。这种将用户的个人隐私暴露在他人面前的情况,存在很大的信息安全隐患。

  从介绍看,“车车互联”确实有一定的使用价值,比如在车队出行时可以实现互联互动、查看车距、了解路况信息;停车状态下访问摄像头查看监控,有助于确保车辆安全。车主享受便利的同时,智能系统将采集到的车主信息数据上传到车企的后台,然而车企对这些数据的处理并不透明,由此埋下了数据非法利用、信息泄露等安全隐患。

  智能网联汽车是一个广阔的大市场,但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技术和监管都还不成熟,缺乏产业标准制约,企业各行其道。目前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状况与移动互联网的早期情况类似,为抢占用户和市场,车企绞尽脑汁开发各种新奇功能。但是,创新要有边界,无法兼顾用户信息安全的创新偏离了提升用户体验的初心。

  按照信息安全法规,企业在采集、保存、使用用户数据时,应遵循“用户自愿原则”和“最小化原则”。因此,车企在开发智能技术时,未经用户自愿授权,不得擅自采集敏感信息数据,不得过度采集非必要的数据。车企要清楚告知车主各种智能技术的使用方法、功能用途以及相关数据的最终去向,同时要完善企业内部的数据安全保障制度,防范数据泄露,如此才能在功能创新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曹晓静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