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万安桥被焚:廊桥不能成遗梦,文物保护需用功

2022-08-08 10:42 来源:南方网

  8月6日21时许,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的万安桥在火灾中被焚毁。这座“国宝”级的木质廊桥,穿越过历史的烟尘,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却在大火中毁于一旦,永远地留在了这个夜晚。当熊熊的火焰照亮了漆黑的夜空,无数国人痛心疾首。

图源:EG365/人民视觉

  木质廊桥是中国建筑的瑰宝,也是世界文明宝库的奇观。作为中国现存最长的古代木拱廊桥,万安桥始建于宋朝,至今已有900余年历史,2006年被列入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传预备名单,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物保护和科学研究价值。曾经,万安桥横卧山涧,与奇山秀水相互交融,聆听着千百年历史的阵阵回声,镌刻着中华文化的精彩绝伦。如今,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焚掉的不仅是这座传统古建的巧夺天工、端庄古朴,更是这座廊桥所凝结的生生不息的历史文化印记。大火已经扑灭,但是疑问还有很多。万安桥上并未设有香火佛龛,到底是哪个环节出现了消防漏洞?桥上又为何没有布设消防水管?目前屏南县公安局刑侦部门已介入调查,无论如何,这些问题都必须找到答案。

  实际上,从闻名世界的巴黎圣母院,到茶马古道驿站独克宗古城,再到云南翁丁老寨,这些年来,国内外发生的古建文物浴火事件不在少数。火患猛于虎,对于以纯木、砖木、土木结构为主的中国古建筑而言更是如此。此番万安桥的焚毁,再次敲响了保护文物安全的警钟。我们在唏嘘痛心、抱憾愤慨之余,更应该冷静思考、深刻反思:如何才能让廊桥免成遗梦?如何才能妥善留存历史和文明?

  尽管屏南县早在2021年以“司法+保险”的古廊桥保护模式为万安桥投保,目前也正在对火灾原因和情况进行深入调查评估,但古建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无论如何修葺,大火焚毁的历史样貌和廊桥所承载的情感记忆、文化价值已再难挽回,世上已再无万安桥。要避免类似悲剧再次重演,必须最大限度地提高木质古建文物消防安全的防控水平。这既需要在“人防”上下功夫,严格古建文物消防设施管理,强化消防责任落实,建立常态化保护机制,也需要在“技防”上多发力,充分利用现代化智能设备,实现对古建文物的实时监测、智能巡查,增强古建文物的火灾自动报警和灭火能力。相关部门必须树立强烈的保护意识,采取严密的防范举措,在古建文物安全上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守护古建筑,守护宝贵的文化遗产,就是在守护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我们期待,珍贵的木质廊桥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保护,也希望在最大的人为努力、最极致的技术管理下,所有的古建文物都能够历经风云流转、苍茫历史而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徐美林)

编辑:王沛容   责任编辑:曹晓静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