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南方网评:拾金镯物归原主,是道德的选择

2025-07-17 15:52 来源:南方网

  近日,广西柳州的一则新闻抚慰了这个夏天燥热的人心。市民龚女士在垃圾堆中翻找废品时,发现了价值近40万元的22枚金手镯,随即和儿子一起将其交给警方,最终物归原主。龚女士的行为彰显了中华民族的道德底色。

图源:“芒果都市”微信公众号

  拾金不昧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植于文化传承之中。从《后汉书》记载的乐羊子妻劝夫归还拾金,到《大明律》“得遗失物”篇规定“凡得遗失之物限五日内送官”,再到“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的童谣传唱,不贪图非分之财的品质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更值得注意的是,龚女士的行为发生在凌晨时分的垃圾堆旁,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她没有私自占有,这依靠的是个人的道德自律;而毅然决然选择归还,则源于一颗不染尘埃的澄明之心。

  有网友评论称失主“只赠送锦旗是否太少?”诚然,一只金镯确实比锦旗更“实用”,可黄金有价,人心无价。锦旗承载的是一份沉甸甸的敬意和感动,体现的是中国人传承千年的重义轻利的美德,其价值远非物质回报可比。用黄金来衡量道德,不仅消解了龚女士善举的意义,也亵渎了那俯仰无愧的良心。

  儿子果断的一句“不能要”,体现出家庭永远是培养个人品格的主阵地,母子俩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和友善。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一位普通市民面对40万元黄金时的抉择,犹如一股清流,洗刷着社会的功利与虚浮。此举并非是孤例,无论是捡到现金的环卫工人,还是归还贵重物品的出租车司机,他们都用朴实的行动证明:物质的丰富并未消解中国人的道德操守,多元化的思想碰撞也没有撼动主流价值的堤坝。

  面对意外之财,心生动摇是人之常情,但主动克制,正是道德的选择。

  撰文 戴纪轩

编辑:顾萌萌   责任编辑:王萍   校对:梁洁萍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