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打假博主“被打假”,证明打擦边球行不通

2025-01-09 13:11 来源:南方网

  2024年直播电商行业的热点事件中,“打假”是高频词汇;而打假博主“被打假”,高流量背后的灰产利益链被曝光,更是成为了热点中的热点。

狂飙兄弟(戴白帽者)一行人来到济南某二手车商处“打假”的场景。图源:新京报

  近年来,随着网络视频平台的兴起,打假博主作为一种新兴的职业形式逐渐走入公众视野。这些博主通常以揭露假冒伪劣产品、打击不法商家为基点,赢得大量粉丝的支持。然而,随着这一群体的扩大和影响力的提升,某些打假博主过度追求流量和商业利益,敲诈勒索、恶意炒作,频频出现“翻车”事件。如:2024年8月27日,杭州市公安局滨江区分局发布警情通报称,凭借三亚海鲜市场打假视频一炮而红的打假网红董某某(网名:铁头惩恶扬善)等人涉嫌敲诈勒索罪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除此之外,背后隐藏的灰色产业链同样不容忽视,即流量变现、电商带货、粉丝群运营、相关课程销售等“相关业务”。某些打假博主游走在法律边缘,利用法律漏洞或模糊地带谋取私利,打擦边球。他们故意制造或夸大产品问题,以吸引公众关注并获取流量,甚至从制造虚假问题、发布信息、制造舆论压力到最终变现,有明确分工和合作,形成“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这种“拉大旗、扯虎皮”的打假方式,沦为披着打假外衣的流量盛宴,成为扰乱市场秩序、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工具。

  打假本身没有错,维权行为更没有错。但走偏跑偏的打假方式不可取,心怀恶意的维权更不允许。比如,某些打假博主丢掉了打假背后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核心诉求,为了博取流量刻意营造与商家的冲突画面,以“咆哮式”的方式进行维权,激化矛盾、引人关注。他们的出发点究竟是打击揭露售假制假的不良商家,还是为了流量变现的交易?一系列“擦边”行为,既违反法律法规,又对营商环境和社会秩序造成负面影响。

  法律法规对打假和维权行为有明确的规范。2024年7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规定投诉、举报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不得利用投诉、举报牟取不正当利益,侵害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通过夹带、掉包、造假、篡改商品生产日期、捏造事实等方式骗取经营者的赔偿或者对经营者进行敲诈勒索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是对打假行为立下非常明确的法律底线和行为规范。

  超出消费者维权范畴的打假行为,是行不通的;在打假中谋取私利、打擦边球更是走不远的。广大商家和消费者要理性看待打假博主“被打假”事件,既要认同打假博主对于市场的净化作用,更要对极端打假行为说“不”,有关部门还要进一步强化制度化、常态化的市场监管,共同维护公平法治、健康透明的消费环境。

  撰文 林伟

编辑:王沛容   责任编辑:王萍   校对:陈学德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