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预订好了门票和酒店,行程却临时有变,面临退改的麻烦,这让不少游客感到头疼。近日,安徽黄山风景区上线“先游后付”,游客可以0元预订景区门票、索道票,先游后付、不用不付,灵活安排时间和行程。“信用游”会成为未来旅游业的趋势吗?专业人士指出,信用旅游产品推陈出新的同时,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更为重要。
图源:视觉中国
传统旅游产品通常是先付款,一旦需要退订、改期,游客往往会面临投诉难、退款难等问题,有时需要与多个平台和商家沟通协商,特别容易损害旅游消费体验。
2021年9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开展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鼓励和支持文旅企业探索推出以信用为基础的产品和服务,向信用状况良好的消费者提供“先用后付”“先游后付”、减免押金等便捷消费服务,形成促进信用消费的市场环境。
先旅游、后付款很大程度强化了游客的主动权,增加了其在消费权利博弈中的筹码,有助于倒逼景区和商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景区客流量和收入的增长。可以说,“先游后付”是一个“双赢”的创新举措。
当然,“先游后付”并不只是支付方式的改变,而是涉及信用审核、服务质量监控、评价机制等多个方面,目前尚存标准未统一等现实问题。因此,为了避免“先游后付”沦为旅游景区或商家的营销手段,还需要协调旅游服务秩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塑造高品质的旅游服务产品,保证“先游后付”符合游客的旅游消费预期。
所以,“先游后付”归根到底还是要推动旅游服务市场的信用建设,强化旅游景区、商家对服务规则的认同与遵守。“先游后付”浅层次是加快其在团队游、线路游、门票酒店等标准化产品中应用,通过明晰规则、认同规则来消除消费信任壁垒、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旅游消费便利,从而刺激和扩大旅游消费。深层次则是加快推动旅游产品品牌、旅游市场服务的区域一体化,消除旅游服务景区、中介、商家等各环节的利益沟壑,实现旅游服务由零碎化向集团化转变,强化企业、城市以及公共管理对旅游消费信用的托底,为“信用游”创造出放心的市场环境。(木须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