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晚,“卧龙大熊猫苑神树坪基地”微信公众号发布《关于不文明行为情况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11人被终身禁入,1人在半年内被禁止进入。
12月4日,卧龙神树坪基地的大熊猫“福宝”在吃竹子。图源:新华社
《通报》里的不文明行为,令人气愤。6人向大熊猫室外活动场内吐口水,3人在大熊猫室外活动场地上方放飞无人机,2人向大熊猫室外活动场内投掷物品,1人未经允许私自拉横幅。他们“冒园区规定之大不韪”,对国宝大熊猫做出不文明行为,造成不良影响,受到处罚,大快人心。网友纷纷对处罚结果表示赞同,有人认为“违规者就应该受罚”,有人表示“必须符合园区管理规定、安全要求,绝不能想当然,更不能任性而为”。
国宝不容伤害,不文明行为须严惩。有些网友可能觉得“终身禁入”的处罚过重,但这些行为带来的直接危害和间接影响又何尝不重。如果不用严格的规定治乱,那么就会越来越乱;如果对不文明行为视而不见或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不文明行为就会越来越多。
对症施治,才能药到病除。对于《通报》中的不文明行为,要深入分析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这些不文明行为,是无知者无畏,还是有意为之?对于“无知者无畏”的不文明行为,要加强教育引导,在入园规定中明确列出,同时常态、及时提醒;对于“有意为之”的不文明行为,要依规严惩,绝不姑息。
把好“入园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不文明行为。此前,基地发布《文明入园须知》,明确了“禁止携带宠物”“未经许可,禁止在园区内直播、采访、表演演奏、进行无人机拍摄、拉横幅或标语”等规定。在入园的时候严格检查,同时加强提醒和巡检,才能确保“不该入园的不会入园”“不该发生的不文明行为不能发生”。
处罚不是目的,有“禁”还需有“疏”。翻阅“卧龙大熊猫苑神树坪基地”微信公众号之前发布的几次通报,“吐口水”占了大多数:7月17日通报的4起不文明行为均为“吐口水”,7月22日通报的3起不文明行为中有2起“吐口水”,8月5日通报的9起不文明行为中有6起“吐口水”,此外投掷物品也占了一部分。整治不文明行为,要突出重点,对于这类频繁出现的不文明行为,除了加强入园提示和常态提醒,还建议基地在必要的位置提供纸巾、清洁袋和垃圾桶,确有喉咙不舒服等情况的参观者,也可以通过文明的方式解决问题。通过“疏”,减少一部分此类不文明行为。
保护国宝,人人有责;文明参观,从我做起。每一位游客都要遵守入园参观要求,做到文明参观,共同守护国宝大熊猫,给大熊猫营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也给自己留下一段美好的游览体验。
撰文 郭雪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