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名为“张先生(原公务员)”的短视频账号引发舆论关注。该账号作品大多是一男子在街头无厘头跳跃并搭配上“曾经是张局,现在做抖音”的标语,其简介写着“不服输的70后、努力奋斗”等。
图源:当事人社交账号
据公开信息显示,账号主人张某是原河北省枣强县民政局副局长,后因伪造国家证件、印章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张某发布一系列视频,表面上是表达对人生坦荡的态度,实则是想以“公务员”标签搭配滑稽舞蹈形成的反差为噱头博取流量。这种行为是在损害政府的公信力,绝不能置之不理,目前此账号已被短视频平台封禁。
公职人员的言行本身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这份力量来源于人民群众的信任、党纪国法的约束和公平公正的办事态度。而张某这位违纪违法的“前局长”,“落马”后居然还标榜着公职人员身份在网络上发布“搞怪”视频,一边消费着政府的公信力一边获取私利。可见其政治觉悟之低、底线意识不强,即使跳得再好,也跳不出假公章的阴影。
有网友认为:“只要人家改过自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没有再违法,就给别人一点生存的机会!”诚然,国家鼓励刑满释放人员的安置与再就业,张某也可以从事短视频行业,但是绝不能再顶着“公职人员”的头衔搞怪来达到提高其账号知名度的目的。
在短视频行业日益兴盛的时代,要坚决抵制“唯流量论”,对于违背公序良俗、突破道德底线、破坏政府形象的创作者和内容要坚决禁止。此事件一方面暴露出短视频平台对有敏感身份标签的账号和发布内容的审核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暴露出政府对于公职人员(特别是落马官员)离职后的管理意识的缺失。公众也应当对此类以博取流量为目的的内容持有理性判断,不要盲目追捧。
短视频平台应该成为人们分享生活、传播知识的大讲堂,而不是毫无底线、低俗恶趣的垃圾场。公职人员不能把公权力当作满足私欲的“提款机”。公职身份不是光环,而是约束。
撰文 戴纪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