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买好了机票,值机却无靠窗和靠走廊的“好座位”可选;全价买了机票,想选“好座位”却还需要另外加钱;被其他乘客选走的座位不多,被航空公司锁住的座位却不少……近日,航空公司花钱选座的安排,引发了乘客的不满。
乘客对于座位有个性化需求,有的想要靠窗看风景,有的想要靠过道出入方便,有的想要在相对宽松一点的前排。从航空公司角度想,每个航班上这样的座位毕竟数量有限,开通付费选座服务,使有个性化需求的乘客可以优先选择,有一定的必要性,据说也是国际惯例。
图源:视觉中国
不过,付费选座关键是要合理合规,关键是要公开透明。选哪些座位需要付费,定价的依据是什么,把这些乘客关注的内容讲清楚,才能争取到乘客的理解。相反,如果规则不透明,没有原因地大范围锁定座位,甚至对于购买全价机票的乘客也收取选座费,消费者只会认为这是航空公司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吃相着实是有些不好看。
要赢得消费者的口碑,要让“花钱选座”不被诟病,其实也不难。航空公司可以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预留部分舒适座位,除此之外,其他座位就按照“先到先得”的原则供乘客选择。如此就能让乘客切实受益,乘客心中的满意度才会提升。
选座完全不加价,有的航空公司可能会觉得亏,自己不能为了口碑损害经济效益。倘若既想通过“好座位”带来经济收益,又不想被乘客的吐槽反噬,那就要让规则清晰透明起来。一方面,什么座位需要加价,加价具体加多少,让乘客提前知晓一目了然,乘客就会少一些上当受骗之感。另一方面,坚持线上值机和线下值机一个标准,乘客享受的权益完全一致,乘客才不会有被区别对待之感。尤其重要的一点是,航空公司为什么要锁住部分座位,锁住座位的数量占比是多少才合理,这些问题也要让乘客知情。为了多营利便尽可能多地锁住座位,既不合理也不合规,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乘客不买账且负面声音不断。
市场经济环境下,因为供需关系,花钱选座不是不能有,但是花钱选座不能吃相太过难看,让乘客觉得合理且愿意为之买单,才是营利的长久之道。
撰文 高永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