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种新兴写真形式——“虹膜写真”,也叫“瞳孔摄影”,在市场上悄然兴起,各类社交平台上的“种草”帖,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参与体验。
虹膜,作为眼睛中色彩丰富、纹理独特的部分,不仅承载着每个人的独特生理信息,还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被赋予了“爱的印记”“灵魂的窗口”等美好寓意。从视觉艺术角度看,高精度的相机和图像处理技术,让虹膜写真充满科技感和未来感,最终呈现出令人震撼的艺术作品。从情感交流角度看,眼睛被视为“心灵的窗户”,虹膜写真因此天然携带了情感传递的功能。从现代审美角度看,虹膜写真通过对个体最细微处的关注,满足了现代审美追求的精致化和个性化。
一家虹膜写真馆内的虹膜照片采集设备。图源:新华社
然而,虹膜写真“出圈”后,一些隐患问题也不容忽视,需要多些冷思考以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用眼健康角度看,虹膜写真需要长时间凝视镜头和保持同一姿势,容易引起眼部肌肉紧张和干涩,加重视疲劳,同时高强度的闪光灯或持续的对焦光线可能对视网膜造成短暂性损伤,特别是眼部敏感人群更应注意。从隐私安全角度看,虹膜信息具有独特的个人身份性质,甚至比指纹更加适合作为身份识别的结构,平均每个虹膜有256个独有特征,而常用的指纹仅有40个独有特征,一旦个人虹膜信息泄露,可能被不法分子用于非法用途,存在安全隐患。从行业监管角度看,目前对于虹膜写真这类新兴事物的规范尚存在诸多空白,即便出现隐私泄露事件,执法部门恐怕难以及时有效采取措施,对不法商家进行处罚。
基于以上,推动虹膜写真规范发展,还需多方协同发力,尤其是消费者和商家要建好各自“防护栏”。消费者在选择摄影机构时,应提前了解其对眼部安全的保障措施,尽量选择信誉良好、专业性强的机构,结合眼部健康状况审慎拍照,同时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尽可能避免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原始照片,确保自身信息安全无虞。商家和从业者应严格落实国家对敏感个人信息的处理要求,采取严格保护措施,履行好保护个人信息的相关法律义务。相关监管部门应强化业态研究,完善法规制度,加强行业监管,护航虹膜写真在法治轨道上健康有序发展。
虹膜写真虽彰显了个性美、时尚美、科技美,但追求美的同时也需多些审慎之心,关注用眼健康,严守隐私阵地。
撰文 代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