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高分追捧热需要降降温

2024-06-27 17:05 来源:南方网

  “差一分700,不够完美”“分数被屏蔽”“清北抢着要”……每年高考成绩揭晓后,热搜榜上总会出现一系列高分宣传,似乎遍地都是高分考生,全网跟着“皆大欢喜”。然而,当各种尖叫惊叹、喜极而泣、激动相拥的场面轮番上演,人们开始感到焦虑疲惫。

图片

图源:“广州城管”微信公众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些高分学子的付出值得肯定。十余年寒窗苦读,一朝实现梦想,这份高兴值得与人分享。家长、考生晒一晒是人之常情,网友看一看,沾沾喜气也无可厚非。但如果过度追捧,把高分长期挂在热搜榜上,铺天盖地进行宣传,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比如,不少媒体把关注点放错了位置,陷入“唯分数论”与“唯流量论”的泥淖。他们忽略高分考生们的珍贵品质、辛勤付出,仅仅抓住吸引眼球的“爆点”,进行模式化的新闻生产:“双胞胎高分”“学霸同桌高分”……这无形之中构建了一种单一的评价标准,对高分的盲目崇拜逐渐垄断与侵蚀社会评价体系。

  对高分的过度追捧,也冷落了众多平凡学子的心。高考放榜日,几家欢喜几家愁,放声尖叫的高分考生毕竟是少数,成绩平平才是大多数考生的真实处境,他们在查分后可能只是正常发挥的沉默与发挥失常的懊恼。社交媒体上一轮又一轮的高分宣传,会强化同届考生的落魄与失意,给本就焦虑的他们平添几分烦恼和压力。

  过度的追捧,对于高分考生来说也未必是件好事。当被媒体冠以“天才”的头衔,成为无数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时,他们也将受到这种身份的束缚,承受这些身份带来的重压。

  早在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就提出禁止宣传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近些年教育部也反复重申这一禁令。媒体作为社会公器与舆论的解压阀,应该以身作则、保持冷静,降降追捧高分的热度。一方面,媒体要加强舆论引导,不能一味助燃,要告别“唯分数论”与“唯流量论”。另一方面,相比于为“天之骄子”再镀上一层光环,不如多一些对平凡考生的关怀,深入到更多平凡的学生当中去,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发声。

  人生是旷野,而不是单一的轨道;教育的真谛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而非单一的分数英雄。媒体与社会应共同努力,为每个孩子创造一个包容的成长环境。

  撰文 梁益荣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王萍   校对:梁洁萍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