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南方网评:当反AI的视频由AI生成,谁才是真正的输家

2025-10-27 20:07 来源:南方网·粤学习 曹晓静

  近日,一条“教授因学生用AI写作业被气到红温发飙”的视频在短视频平台走红。视频中,教授站在讲台上咆哮,怒斥学生用ChatGPT写作业,“你们觉得这是玩游戏吗?这样下去最多就去快餐店工作了”,句句戳中公众对“AI替代人类思考”的焦虑。然而,逐帧研究发现,教授怪异的手部造型、忽长忽短的领带、黑板上的乱码板书,都暴露了这条视频是由AI生成的。这不免让人感觉荒诞——一场批判AI的争议,恰恰是AI的手笔。

图片

图源:网络

  这一AI闹剧的背后,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以近期爆火的文生视频模型Sora 2为代表的一批AI应用,已经能够生成越来越具有真实感的AI视频,足以以假乱真。当AI生成的视频越发逼真、不再有“AI味”,当AI视频中的滑板运动员能做出符合物理规律的踢脚翻动作,当讲东北话的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在社交网络病毒式传播,技术正在模糊真实与虚拟的边界。我们也能看到越来越多普通网络用户热衷于使用AI工具。近期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5年6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达5.15亿人,较2024年12月增长2.66亿人。用户规模仅半年时间就实现翻番,展现出生成式人工智能旺盛的生命力和公众应用的强需求。

  但技术的普惠性也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例如近段时间,用AI制作“流浪汉闯进家门”的恶作剧在社交平台走红,参与者用AI合成流浪汉在自家房间的照片,发送给家人以测试其反应。安徽一女子用AI合成流浪汉的照片捉弄丈夫,竟引发警方紧急出警。一场本是虚拟空间的整蛊,却蔓延至现实生活中,产生了真实的恐慌和警力的浪费。类似的AI乱象层出不穷,从“峨眉山人猴大战,游客坠崖猴王被射杀”到“某地暴雨致多人死亡”“下雨致行道树倒塌砸死人”等汛情谣言,技术滥用从恶作剧升级为社会干扰。当AI造假的成本和技术门槛越低、真实感越高,公众被真相与幻觉混杂的环境笼罩,“眼见为实”的认知体系已然崩塌,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AI信任危机。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人类在AI构建的逻辑闭环中逐渐迷失。教授怒斥AI的视频引发共鸣时,人们谴责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能力;而当视频被证伪,舆论又转向批判AI造假。这种摇摆恰恰陷入了AI编织的莫比乌斯环中。用AI生成的内容批判AI,用AI技术鉴别AI造假,人类反而成了技术博弈的旁观者。

  技术本无善恶,关键在于建立与技术匹配的规则体系。AI技术的升级带来的不仅是创作革命,更应是信任重构的契机。一方面,需推动AI生成内容的强制标识,让AI生成的每一段文字、每一张图片、每一条视频都必须亮明真身。实际上,我国《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于2025年9月1日起已正式生效,为AI内容安全治理打出关键一招。另一方面,要强化技术溯源能力,如通过元数据嵌入实现内容可追踪。更重要的是,要培育公众的数字媒介素养,让公众既能享受AI创作的便利,也能识破虚假内容的陷阱。

  当反AI的视频被AI生成,我们不必陷入技术恐慌,而应清醒认识到真正的挑战不是AI本身,而是人类能否在技术浪潮中守住认知的锚点。AI可以模拟现实,但无法替代真实的思考与判断;技术可以模糊边界,但不能瓦解信任的基石。唯有在创新与规范间找到平衡,才能避免被AI的莫比乌斯环困住,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人类。

  南方网、粤学习评论员 曹晓静

编辑:王沛容   责任编辑:王萍   校对:赖玉清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