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多点发力,让“网约护士”更可及

2025-02-20 14:14 来源:南方网

  近几年,一种新型护理方式——“网约护士”悄然兴起,患者通过手机预约,即可得到专业护士提供的上门打针、抽血、换尿管、换胃管等护理服务,让行动不便的患者无需再为往返医院而奔波。然而,不少开设“网约护士”项目的医院表示,符合上门服务标准的护理人员短缺,常常供不应求。

图片

来源:法治网

  “网约护士”服务的兴起,既是科技进步的产物,也是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必然选择。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失能、半失能和失智老人已达4500万人,其中90%处于居家照护状态。此外,慢性病患者数量庞大,术后康复人群、重症卧床患者等群体对专业护理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在这种背景下,“网约护士”应运而生,为这些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截至2024年5月,全国已有3000余个医疗机构提供了7类60余项网约护理项目。

  作为新型职业,“网约护士”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幸福的烦恼”。从服务费用看,经济负担成为制约其普及的重要因素。目前,“网约护士”服务属于医疗机构自主收费项目,上门服务费需要患者自费,一般在200元到600元不等,对于普通家庭而言,这是一笔不小的经济负担。从护理效果看,第三方网约平台的可靠性令人担忧。部分平台提供的服务缺乏长期性和稳定性,患者每次遇到的护士不同,难以对病情进行长期跟踪。从机制约束看,平台与注册护士、用户之间仅为合约关系,患者与护士的安全也存在隐患,一旦发生纠纷,平台往往撇清责任。

  护航“网约护士”长远发展,既需要政策的撑腰,也需要技术的赋能,更需要社会的信任。政府应加大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支持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平台、医疗机构和护士的责任与义务。此外,可考虑将“网约护士”服务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减轻患者负担。网络平台应加强对护士的资质审核和培训,建立完善安全保障机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服务个性化与精准度等等。医疗机构应结合“家庭病床”等服务,加强对“网约护士”项目的管理,提高服务的覆盖面和稳定性,确保服务质量。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期待在各方努力下,“网约护士”服务能够突破瓶颈,成为普惠大众的“风景”,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与温暖。

  撰文 代梅

编辑:胡伟   责任编辑:王萍   校对:陈学德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