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第一学历”不够出彩不该成为求职者的“污点”

2023-10-23 11:01 来源:南方网

  据媒体报道,有求职者在参加最近的秋季校园招聘时,由于第一学历是“本科双非”(非“985”和“211”院校),连续被几家心仪的企业拒之门外。每年校招季,求职者因第一学历较弱面试受挫的新闻屡见不鲜,不够出彩的第一学历显然不应成为求职者遭受歧视的缘由。

  “第一学历”引发歧视,究其原因还是人们对于名校、对于高学历的崇拜。事实上,学历歧视问题存在悠久,过度看重“第一学历”的问题在社会上也产生了大量不好的影响。许多用人单位设置高门槛、抬高用人指标、过度强调“985”“211”的名校学历,导致“第一学历”论越演越烈。在这样的“有色眼镜”之下,许多求职者失去了可能性。紧盯第一学历,无异于刻舟求剑的固化思维,对于选拔人才将产生负面影响。

图源:视觉中国

  “第一学历”评价标准是人才评价机制粗暴单一的体现。以“第一学历”看待个人,其实是一种身份固化,甚至“第一学历”本身就是个伪概念。早在2021年,教育部对相关问题的回复里已经明确表示,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相关政策及文件中,没有“第一学历”这个概念。我们所说的“学历”通常指的是个人获得的最高或最后的学历。多位受访专家指出,招聘毕业生时看第一学历,损害就业者的公平就业权,容易造成人力资源错配,给用人单位带来潜在损失。

  过度重视“第一学历”会严重影响教育公平以及人才积极性,因此谨防陷入“第一学历”的泥淖还需多方协同发力。现如今大学的扩招以及大量民办院校、非全日制学校教育的乱象给人留下了“文凭不值钱”“遍地都是大学生”的印象。为了打破这种刻板的社会观念,国家应该加强对学校教育的监管,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增加学历的含金量。在现行劳动法律框架下,发挥就业促进法的作用,引导企业消除第一学历歧视,同时由相关部门发布第一学历歧视典型案例、指导案例,警示企业重视毕业生的平等就业权,进一步优化就业环境。还应拓宽就业渠道,让更多的普通院校学校毕业的学生有更多的工作机会,不再受限于所谓的“第一学历”,让能力取代第一学历成为求职的主要参考标准,避免出现“高学历低能儿”现象。

  英雄不应被问出处,第一学历也不该成为用人的唯一指标,任何有能力的人都应该得到相应的重视。名校出来未必都是人才,普通院校出来的也未必不是人才。每个人都应受到公平的对待,能力才应是评价一个人的最终标准。(吴澳)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江海燕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