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大禁止外卖入校”这一词条登上微博热搜,引发舆论关注后,该校保卫处再次发布通知称,维持原有模式,由各外卖平台根据订单自行安排配送途径。
取外卖的大学生。图源:视觉中国
随着互联网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凭着即时性和便捷性,外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校园内以食堂为主体的餐食供给体系缺角。然而,上海交大此前发布通知称,9月1日起所有外卖配送员禁止入校,由校园外卖专送团队承接所有校园外卖订单。这种“一刀切”的政策迅速引发了讨论,不少网民纷纷提出了质疑,比如:向外卖员收取2.5元“过路费”是否合理;社会人员能进,外卖员为何不能进;“中转”会使外卖员不愿接校内订单……从热搜所反映的舆论看,大部分人认为此举无异于雁过拔毛,吃相实在难看。
事实上,外卖进校的话题已经不是第一次引发热议了。高校通常人流密集,一些外卖员随处停放电动车影响行人通行,逆行、超速如入无人之境。同时,外卖员的强流动性、素质参差不齐等特点,又增加了事故发生后师生权益保障的不确定性。校方也回应称,此举是为了进一步规范校园外卖配送秩序,降低外卖骑手校内送餐带来的安全隐患。但也要看到,高校师生同样需要衣食住行,与社会并非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关系,一禁了之无异于因噎废食,由“自己人”配送也并不是确保安全的最优解。禁止外卖入校在法律上站不住脚,也不符合现代社会治理理念和校园管理理念。
外卖进校园不是问题,怎么进校园才是问题。就如同快递刚兴起之时,也曾面临进小区难的问题,但在平台企业、物业公司、业主合力解决“最后100米”配送问题后,快递最终实现了安全有序进出。解决怎么进的问题,要转变管理理念——是利用围墙的优势关起门来,一刀切地压抑五花八门的生活之需,还是将校园置于社会当中,在开放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秩序,考验着相关部门的管理智慧。
办法总比困难多。针对外卖进校带来的问题,高校相关管理部门不妨秉持开放思维,广泛征求师生们的意见。同时,可采取增加校内巡逻、与外卖平台联动合作等方式,加强对骑手超速、逆行、抢行等不安全驾驶行为的监管惩处,完善外卖校内配送的长效性规范和制度化约束,更大程度保证校园安全。(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