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南方网评:告别“唯低价”,药品集采走向精细化

2025-11-05 20:22 来源:南方网·粤学习 胡伟

  近日,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拟中选结果结束公示,272家企业的55种453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此前集采“灵魂砍价”曾引发一系列关于疗效的争议,本次集采规则的全面优化因而尤为引人关注。从中选结果来看,在“稳临床、保质量、反内卷、防围标”等原则的指导下,新规则精准回应了过往超低价中选药品引发的质量担忧与行业焦虑,彰显出集采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智慧。

  过往集采“唯低价是取”的导向虽实现了药价大幅下降,却也滋生出一系列问题。个别企业为抢占市场报出低于成本的价格,导致“中标即停产”的供应隐患,更有临床反馈出现“麻药不睡、血压不降”等药效争议。这种非理性竞争不仅扭曲市场秩序、影响患者用药安全,也抑制了企业的研发创新动力。第十一批集采的规则调整,正是对这些痛点的精准纠偏。

图源:视觉中国

  对公众来说,最直接的利好是多元化的用药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过往按通用名报量的模式,常导致中选药品与临床常用品牌脱节,患者被迫更换用药的投诉时有发生。本次集采首次引入“按厂牌报量”机制,医疗机构既可以按通用名报量,也可以选择按具体品牌报量,把自身认可什么品牌、预计用多少量报上来。本次集采4.6万家医疗机构中,有77%的量报到了厂牌,医疗机构要求采购产品报量的75%得到满足。这表明,医疗机构和医生的临床用药选择以及患者多元化的用药需求得到了充分尊重。

  公众对集采药品质量的关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回应。新规则提高了企业投标的质量门槛,要求投标企业需具备同类药品生产经验,生产线2年内不得违反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直接将缺乏质量管控能力的企业挡在门外。此外,药监部门还将加强监督检查,对中选产品实施生产检查与抽检“两个全覆盖”,通过全周期监管打消公众对“低价低质”的顾虑。

  对企业来说,本次集采“反内卷”机制的引入,则为市场竞争注入了理性基因。新规则通过设置“锚点价”(取最低报价与入围均价50%的高值,不再简单选用最低报价作为参照)、引入“入围复活”“未入围复活”两类复活机制,保障即使出现个别企业报低价,也不会影响其他正常报价的企业,为竞标企业留出合理利润空间。此外,“低价声明”机制要求企业承诺报价不低于成本,低价者还需公开成本构成,这种透明化约束既促使企业报价回归理性,也回应了社会对低价中选药品质量的顾虑。数据显示,本次中选产品平均价差较此前明显缩小,也印证了此次集采“反内卷”机制的实效。

  当然也要看到,本次集采竞争依然激烈,平均每个品种有14家企业参选,其中有3个品种超过30家企业竞争。去年“无人问津”的二羟丙茶碱注射剂,今年竞标企业数量达到48家,成了新“卷王”。这种企业扎堆竞标同一品种的现象也警示我们,仿制药同质化的根源性问题仍待破解,还需在集采之外加强产业引导,避免企业扎堆立项,从源头防范“内卷”。

  总而言之,药品集采绝不是简单的“团购砍价”,降价是手段而非目的,保障临床需求、守护用药安全才是核心。从“灵魂砍价”到“规则优化”,集采制度的演进见证着政策的成熟。制度完善的过程,正是对集采改革初心的生动诠释——让每一分医保资金都花在“刀刃上”,既守护好群众健康,也护航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南方网、粤学习评论员 胡伟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王萍   校对:梁洁萍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