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合力填平“超长预售”的陷阱

2022-11-30 10:27 来源:南方网

  “双12”都快到了,“双11”下单的商品竟还没收到。最近,一些消费者发现,买的东西并非堵在路上,而是商家压根没发货。问题的症结,正是超长预售制。

图源:视觉中国

  按说,只要卖家声明在先、买家心甘情愿,这种方式不难接受。比如某地某种知名水果,商家在上市前就发布预售信息、接受订单以为销售造势,消费者比照市场行情提前下单支付费用,应该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但是,有些商家在买家下单后迟迟不发货,让消费者当初考量的性价比完全缩水,就侵犯了买家的正当权益,有损商家的诚信。

  有的商家利用预售这种形式,在预售达到一定数量后,才投入正式生产和发货模式,将商品备货库存成本、时间成本有意转嫁给消费者。商家的经营风险、经营成本大为降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却因此受到明显影响。当商家纷纷采用此种套路,正常的市场秩序和商业信誉就会大受影响。因此,需思考对策解决超长预售问题。

  首先,平台要对预售进行限制。什么商品可以预售以及预售最长时限,电商平台都要做出明确规定,并向消费者进行公示。平台要负起监管责任、强化监管力度,不能让商家的不诚信行为影响平台信誉。

  其次,商家要加强形象塑造。以预售为幌子,故意拖延发货时间甚至随意更改发货日期的做法,不仅严重影响消费体验,更是对商家信誉的自我毁损。商家要爱惜自身羽毛,不能做“一锤子买卖”。要通过一次次售卖过程积攒口碑,让用户乐当“回头客”。

  再者,可利用大数据建立预警。充分利用大数据建立预警机制,通过技术手段监测超长预售商家的不良行为,进一步畅通投诉通道,都会对超长预售带来抑制。

  超长预售说到底是市场的一种乱象。市场经济首先是法治经济,人为的超长预售跟法治社会格格不入。随着法治中国建设步履加快,破解“超长预售”的僵局。(雷钟哲)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王萍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