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治“假学历”必须出真招

2022-03-24 15:30 来源:南方网 陈长

  近日,据媒体报道,花费1200元就能买到“全套本科学历证明”,其中甚至包括学籍注册登记表和毕业生就业推荐书。假文凭已成为社会痛点,彻底斩断制假的黑色链条必须动真格、出真招。

图源:视觉中国

  学历造假事件近年来频频发生,每次都能引发不小的舆论波澜,俨然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遗憾的是,人人喊打的同时,老鼠还是很猖獗地活着,甚至还有人一边喊打,一边还偷偷做老鼠。其中缘由值得深思。

  一言以蔽之,没有市场就没有假文凭滋生的土壤。在帽子、票子、位子等现实利益面前,有的人动起歪脑筋,弃守诚信底线,用伪造学历的手段进行欺诈。“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追求更好的职业、更高的平台本无可厚非,但成功的路上没有捷径,只看到金钱和名利表面的光环,却忽视了自身脚踏实地的奋斗,最终被欺骗的只有自己。而不法分子也瞄准这种急功近利的心理大发横财,制售伪造学历,甚至在互联网平台上公开叫卖。

  伪造学历不只是一个诚信问题,更是一个法律问题。无论是制假还是买假,一旦真相被揭发,就得为自己的行为“买单”。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惩戒机制,严查网络平台、自媒体发布的虚假广告信息,严厉查处取缔违规经营的学历继续教育机构,始终对非法买卖证书的不法行为保持执法高压态势,将造假之人纳入失信名单,倒逼不法商家在严厉的法律制裁面前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

  同时,互联网平台也不能当“甩手掌柜”,而是要强化审核和监督职责,通过大数据技术过滤等方式对各类假证作出下架处理,让提供虚假学历信息上网查询服务的不法行为无可乘之机。

  学历焦虑的背后,也反映出部分用人单位人才评价观念和机制的偏差。文凭证明了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却不能完全反映其能力素质。“伪装者”固然可耻,用人单位也应该避免“唯学历论”的僵化思维,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更注重对个人能力的考察。

  学历造假不是小事。每个人都应该走出错误的认知误区,选择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社会各界都要对文凭造假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形成共治合力,让不法交易无处遁形,还社会一片风清气正。(南方网陈长)

编辑:刘帅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