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白云区新市街道办事处发布的环卫工人招聘公告,因其35岁的年龄限制而引发广泛关注。这一事件不仅触及了公众对就业中年龄歧视的敏感神经,也再次引发了我们对环卫工人职业地位的深刻思考。
来源:白云区人民政府官网
35岁,对于许多人来说,正是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却也是就业市场中一道无形的门槛。网友对此的强烈关注,无疑是对当前社会中普遍存在的“35岁焦虑”的共鸣。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年龄歧视屡见不鲜,许多优秀人才因年龄偏大而被拒之门外。因此,当环卫工人这一看似门槛较低的职业也设下年龄限制时,公众的质疑与不解便不难理解。然而,部分网友将这一现象简单归结为“连环卫工也有年龄歧视”,或许在不经意间也隐含了对环卫工这一职业的不尊重与偏见。
用人单位对于招聘条件拥有自主权,这是毋庸置疑的。但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回应中仅提及“根据单位用工需求”来设定年龄限制,却未能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一需求的合理性,这无疑加深了公众的疑虑。环卫工作虽然对体力有一定要求,但40多岁的人群在工作经验、责任心等方面往往具有独特优势。因此,用人单位在设定招聘条件时,应结合用工实际、岗位特点,更加全面、客观地考虑各种因素,不能简单粗暴地以35岁划线。
要消除就业招工中的年龄歧视,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政府应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和指导,推动制定更加公平、合理的招聘政策。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就业歧视的舆论监督,营造平等、包容的就业环境。此外,我们还应加强对环卫工人等基层劳动者的尊重与关爱,提高他们的职业地位和待遇水平,从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这一行业。
撰文 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