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陪拍”在一些城市的年轻人中逐渐流行,其与“Citywalk”和“特种兵”等热词一起,被不少网友并称为今年夏天必打卡的活动。
陪拍,顾名思义,就是陪伴加拍照的组合,“陪”是满足被摄影者陪玩、陪逛街、陪探店打卡的社交需求,“拍”是提供高审美、高质量拍摄和修图的写真服务。陪拍一般按时长计价,每小时价格基本处在百元内。一些陪拍师不仅能够陪拍陪玩,帮忙介绍景点、规划拍摄路线,还可以提供妆造、道具等,实惠的价格搭配上乘的服务,吸引不少年轻人主动尝试。
图源网络
对陪拍者而言,陪拍类似一门“工具人”生意。陪拍者大多是摄影爱好者,陪拍陪玩既能发展摄影爱好、提高拍摄技术,又能业余接单赚取零花钱。对被摄影者而言,陪拍是一项接地气的“写真服务”。相较于兴师动众又昂贵的棚拍,陪拍就地取材、成本低廉,能够轻易获得全新的形象,收获朋友圈被点赞的快乐以及日常生活中缺失的赞赏。陪拍者和被摄影者“各得其乐”,都希望出片,也都降低了出片门槛,对照片的专业性、精致程度的要求没那么高,对相互表扬、提供情绪价值的需求反而更高,为社恐人士提供了拓展弱社交和寻求陪伴的新出路,他们得以在工作和生活中给自己开辟一处有“喘息”空间的情感树洞。
不过,陪拍虽有诸多优点,也存在一定的灰色空间。陪拍者和被摄影者的结识、沟通、交易,多通过小红书、微博、抖音、微信等社交平台,缺乏固定的渠道和规则;市场准入门槛较低,陪拍者多且杂,许多摄影师会通过超低价吸引顾客,赴约如同“开盲盒”,无法确定是惊喜还是惊吓。服务内容无法保障、服务标准缺乏界定、反馈机制不健全,为陪拍行为埋下了风险隐患,如果陷入纠纷,容易成为法律法规监管的漏洞及盲区。
陪拍是一片新的蓝海,若要乘着陪伴经济的东风向平台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陪拍者和被摄影者双方要有自觉的契约精神和诚信的交易方式,相关单位也要强化监管责任,健全完善法律法规以保障双方权益,相关平台应该承担起相应的风险提示和审核义务,引导建立完善客观公正的服务评价机制和反馈机制,共同营造良好稳定的市场氛围。(宛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