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自称“电子黄历”的博主,用老祖宗的黄历包装出了一种新式玄学,成功混进了年轻人的生活。“今日宜躺平”,是周一早晨的精神纲领;“忌橙色”,让你默默放下手中的橙汁——这波操作,堪称传统文化和流量时代的一次梦幻联动。
这些博主深谙当代年轻人的精神状态:他们在“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的夹缝里,急需一点玄之又玄的指导。今天告诉你穿蓝色利于求职,明天提醒你换个手机壁纸能破霉运,简单直接的指令,给充满不确定性的生活打上了一剂确定性的安慰剂。评论区成了大型“确认偏差”现场:“博主太准了,昨天说不宜出行,今天我就摔跤了!”你看,不是我不小心,是黄历它早有预警!这种低成本的心灵慰藉,让看黄历从爷爷奶奶辈的仪式,成功转型为年轻人的“赛博上头”。

图源:法治日报
但如果你以为博主们是为了传播民俗文化,那可太天真了。这背后,是一条娴熟的“焦虑变现”产业链。获取专属的“五行壁纸”要转账“随喜”,结果不同生日的买家收到的壁纸压根就一样;从“山鬼花钱挂件”到“三合六合手串”,想“破霉运”就需购入博主同款。更滑稽的是,一些博主对黄历的解读漏洞百出,比如把“危日”的“危”理解为危险,而不知其“危而后安”的本意。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生意兴隆,毕竟在流量世界里,真正稀缺的是神秘感和话题性。
面对这股风潮,我们大可抱着一份轻松与清醒的心态,把它看作一种略带戏谑的网络文化现象就好,不必过分认真。明天,博主若说“宜发财”,咱该努力还是得努力;若说“忌摸鱼”,嗯……那就偷偷摸,别被老板发现就好!
毕竟,真正的“黄道吉日”,从来都攥在自己手里。
南方网、粤学习评论员 王沛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