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中东非洲之行系列网评
阿布扎比港哈利法工业区内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项目位于阿布扎比以北60公里,目前园区基建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图为工人们在示范园内工作。图片来源:《人民日报》,记者韩晓明摄
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总统哈利法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本月19日至21日对阿联酋进行国事访问。阿联酋各界人士热切期盼习主席的这一历史性访问。(7月18日国际在线)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与各国人民结伴而行,共创美好未来。在中阿建交35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出访阿联酋意义重大,非同一般。一方面这是他在今年3月连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也是中国国家元首29年来首次访阿,创下多项首次,将成为两国关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另一方面,当前中阿合作航船的风帆正冉冉升起,在此关键之机,习主席来访更会如一股“东风”,必将催动中阿合作这艘航船乘风破浪、加速前行。
事实上,中阿交往历史悠久、传统友谊深厚。从公元七世纪双方开展海上贸易以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利共赢、互学互鉴的丝路精神始终是自古以来中阿交往的主旋律,古老的丝绸之路早已让中阿友谊深植于两国人民的基因中,进入新世纪,中阿两国在双边关系发展上更实现了提挡加速。目前,“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实施,为中阿两国的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和更强劲的动力。
这种合作表现在多个方面。一是经贸领域。2017年,中阿双边贸易额超过500亿美元,这其中包括能源合作、产能合作、高新领域合作、金融合作等诸多方面,“中国制造”更是走进了阿联酋人民的日常生活。二是文化领域。“中国电影周”近日在阿联酋开幕,中阿卫视将连续播出包括《欢乐颂》在内的三部阿语配音版国产电视剧。三是农业领域。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带领的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团队在迪拜热带沙漠实验种植水稻,让中阿两国在农业领域大有可为。随着经贸、文化等领域交流的扩大,如今有超过20万的中国人居住在阿联酋,并吸引越来越多中国人前往旅游。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阿交流为何如此顺畅?一方面缘于两国政治互信的不断深化;另一方面更是两国经济发展理念的相互吸引。近年来,中国坚定提出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坚持经济全球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积极致力于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而阿联酋则长期实施开放包容的经济发展政策,是中东地区对外开放的典范,以迪拜为代表,力图成为连接全球的自由港。正如阿布扎比王储穆罕默德所说:“在以新的丝绸之路这一现代方式加强中国同阿拉伯世界沟通的桥梁上,我们有着共同的抱负。正是两国发展理念的高度一致,近年来,中阿合作才会如此紧密,中阿关系才会如此稳固。
而据媒体透露,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中阿双方有望在共建“一带一路”、产能合作、能源、农业、金融、海关、科研、人文等领域达成一系列重要成果。随着这种合作的深入推进,充满活力的中阿战略伙伴关系将进入新的阶段。而这无疑将翻开中阿关系新篇章,把这种战略伙伴关系推到新高度,对提升中国同阿联酋关系水平,推动海湾地区“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东和平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描绘合作蓝图,携手共创未来。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讲,期待通过这次中阿高层会,中阿双方能够做真诚互信的战略伙伴、做共赢共享的合作伙伴、做互学互鉴的交往伙伴、做实践先行的创新伙伴,为中阿关系提挡加速,打造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为我们共同的世界、共同的未来作出更大贡献!(南方网张培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