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起,湛江圣华玻璃容器有限公司积极为残障人士创造就业岗位,将残障员工当作家人关爱,帮助残障员工书写自己的精彩人生。
“要帮助残疾人,不能只靠一两次的慰问帮扶,更重要的是给他们一份工作,让他们有尊严,自信去书写自己的精彩人生。”1月9日,湛江日报《携手织梦:让残疾人自强就业活出精彩》报道中,湛江圣华玻璃容器有限公司管理人员的一番话,引起了笔者的共鸣。
就业关乎经济发展、社会公平与稳定,其重要性自不必说,也一直是市民大众讨论的热点话题。在关于就业的社会讨论中,高校毕业生、超龄劳动者、生育女性、外出务工者等群体都曾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1月9日湛江日报就聚焦残疾人就业问题,展开了报道。这个题材很新鲜,也很值得我们关注。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残疾人来说更是如此。可以说,就业是他们最大的保障。因为只有通过就业,才能实现其劳动权益和个人价值,才能改善生活质量并真正回归社会、融入社会。正因如此,2022年5月1日实施的职业教育法,曾4次提到了残疾人职业教育,其中明确提出“国家采取措施,支持残疾人教育机构、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及其他教育机构开展或者联合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
更重要的是,通过就业可以增强残疾人的自信心,重获对生活的掌控感,相比就业带来的物质收入,精神上带来的改变更是价值千金。正如报道中采访对象自述,“工作给了自己特别的自信,过去一直觉得自己是家里的负担,如今在公司不仅能和同事一样快速完成工作,领到的薪酬待遇也是一样的,在工作岗位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正是这样一份自我实现的满足感,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而从更宏观的角度的来看,让更多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残疾人实现平等就业,尊重其就业权利,保障其劳动权益,俨然成为一个城市的文明标记。据报道,近年来,湛江多项举措推动用人单位积极安排残疾人就业,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可以说,湛江圣华玻璃容器有限公司做了一个好榜样。它不仅为残疾人提供了工作岗位,更值得学习的,是其用心用情用好这个就业群体的“搭舞台”思维。比如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挖掘残障员工潜能与优势、团建活动促进融合等,都可圈可点。比如这间公司管理人员就发现了残障员工“特别的单纯,没有任何小心思”“每天的工作都是勤勤恳恳”等特点,并将这些特点带来的优势“放大”。
应当看到,当前随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驱动了社会分工不断深化,各种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催生了网店店主、小程序开发者、互联网直播营销师等各种新职业,这为残疾人就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舞台。笔者也期待着在湛江残疾人就业这方面,能涌现出更多动人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