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旅游热潮中,珠海博物馆成为不少市民游客打卡的首选地。据了解,今年7月,珠海博物馆共接待观众近9.8万人次。
我市“博物馆热”在暑假期间持续升温,这是一个可喜的文化现象,说明公众对城市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正在大幅提升。不过我们也要看到,博物馆属于“噪声敏感”的公共场所,观众逛展馆、听讲解、赏展品,无不需要有一个相对静谧的场馆环境。如果博物馆出现人头攒动、比肩接踵的场景,不仅会降低观众的体验感,甚至还会影响到一部分人的参观意愿,因为这样的观展不啻于走马观花,徒具形式上的意义。
还博物馆应有的安静,事在人为。长期生活在珠海的本地市民,只要有意愿就有很多机会到博物馆参观;而对于远道而来的外地游客来说,如果放弃了眼下的这一次,那就很可能会留下遗憾。所以,尽管本地市民是推动“博物馆热”的主要力量,但在“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甚至参观“一票难求”的情况下,我们也不妨发扬一下热情好客、先人后己的“主人翁”精神,在参观博物馆的时间安排上,尽可能地避开暑期人流高峰,为方便外地游客参观略尽“地主之谊”。
此外,面对骤然加大的接待压力,博物馆自身也要注重从“供给侧”发力,在优化服务方式上寻求突破。前不久,珠海博物馆别出心裁安排了一场“夜游博物馆”活动,广受观众好评。顺着“夜游”这个思路,博物馆还可以尝试在开放时间上进行调整,或提前开馆,或延迟闭馆,以时间换空间。最近,很多城市博物馆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参观需求,果断打破惯例,相继废除了周一闭馆的常规,实现博物馆“天天见”,这个做法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