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一个充满传统色彩的词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引发代表委员们热议。他们认为,弘扬“工匠精神”将带动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促进企业精益求精、提高质量,使认真、敬业、执着、创新成为更多人的职业追求。(3月7日新华社)
乔布斯曾说:“工作将占据你生命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从事你认为具有非凡意义的工作,方能给你带来真正的满足感。而从事一份伟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去热爱这份工作”。爱是世界上最大的力量,当你对你的工作充满爱,才会视品质如生命,视工作为作品,视口碑如人品。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创新进取。在现代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感受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受着快节奏经济发展带来的种种好处,但是我们却总有一些遗憾,比如说“一粒圆珠笔珠珠”、“马桶盖”,这些看似普通的东西,却成了我们过不去的坎,此刻,尤其需要一种由内散发出来的“气质”。
当久违的“工匠精神”第一次出现在政府报告里,立即引起了委员代表和网民的热议。“工匠精神”离我们很近,他们就是我们所说的手艺人,木匠、铁匠、砖匠……这些用耐心、专注、坚持书写出来的“匠人精神”让我们多了一些仰望,更多了一些感慨。
精耕细作才能在长期的博弈中取得成功,这背后是对“品质”的追求,因为品质才是产品的灵魂,中国要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需要的就是品质支撑,需要的就是对品质的“全数通过”,精益求精才能换来认可。
“工匠精神”并非是枯燥的,它其实是一种爱的能力,一种对自己工作倾注的心血,是对产品精益求精的的态度,是默默的付出,更是获得。每一件小事在“制造强国”的前行中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粒螺丝钉都会关心到“品质中国”的成败。
时代需要“工匠精神”,在前行的路上要始终保持一种谦卑的态度,用“爱”为成为工作兴趣的“保鲜剂”,时刻反省,时刻求不足而上进,即便前方一路荆棘,也要静下来,始终坚持“玉不琢,不成器”,才能让“工匠精神”成为“大众气质”。(南方网婧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