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广东代表团向中外媒体开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在回答记者关于“广东如何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提问时表示,去年广东经济基本平稳发展,但今年跟全国其他地区一样,面临着很大的下行压力。他又指出,广东目前的经济结构处于非常典型的双重挤压的状态,只能向上突围进行技术革新,这是整个“十三五”期间广东经济发展的主线。(3月7日南方网)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从国际国内形势看,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困难更多更大,挑战也更为严峻。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乏力,国际贸易增长低迷,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场波动不定,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对我国发展的影响不可低估。从国内看,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风险进一步显现,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能转换相互交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作为率先进入经济新常态的广东,今年的经济形势同全国一样,面临很大的下行压力。特别是当前的广东面临着一个最根本的结构性问题,一方面,在低端市场上,随着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的上升,跟周边的国家和地区比,广东已经不具有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在高端市场上,由于广东产品自主技术不足,又没有办法跟欧美等发达国家竞争。一句话,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广东面临发达国家先进生产力和发展中国家低要素成本的“双重挤压”,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压力山大。
面对严峻压力的现实考验,逃不了、避不开、绕不过,唯一的选择只能是知难而上、迎难而进、决战决胜。诚如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所说,面对双重挤压,广东只能够向上突围。而如何向上突围,核心自然是切换动力,关键自然是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对此,广东已经有了清晰的思路、明确的目标:以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引领和总抓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依托新技术发展新的企业、新的产业,通过对现有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来推动企业掌握自主核心技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同时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质量、技术标准,通过市场来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我们的目标是希望能够经过若干年的努力,真正做到动力切换,在全国率先建成创新型经济。
古语云,见势早,得机先。实际上,在创新驱动发展之路上,广东早已前行出发。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勉励广东:继续发挥敢为人先的精神,勇于先行先试,大胆实践探索,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期盼点燃了广东创新的热情与激情,2014年6月广东就启动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年多来,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一系列具体工作部署,狠抓创新型企业培育和工业技改,着力提升创新能力,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动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实现良好开局。刚刚过去的“十二五”,广东区域创新能力居中国第二。
面对成绩,广东毫不懈怠,没有丝毫的骄傲自满,有的只是向着更高目标攀登的坚实步伐。进入决胜全面小康的“十三五”,在创新驱动发展之路上,广东更是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精神,扬鞭策马、加速前行。新年伊始,省委、省政府就在广州连开两场“重量级”大会:2月16日,全省创新驱动发展大会召开,“加快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年内达1.2万家”……“强音”持续发出,彰显了广东迈向创新高地的决心和信心。过了不到两个星期,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到年底,国有关停企业全部出清”“三年内,基础设施再投1万多亿元”……“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行动计划悉数出炉,吹响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冲锋号”。紧锣密鼓、前后交替召开的两场大会释放出强烈信号:广东正以创新发展为核心驱动力,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场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毫无疑问,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谁抓住了创新,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谁赢得了创新,谁就拥有了发展的新优势。从为改革“杀出一条血路”到经济特区的设立及扩大,再到“腾笼换鸟”产业转型升级,敢为天下先的广东,每每在中国经济发展历史中都扮演着“开拓者”和“引领者”的角色,这一切均源于广东敢为人先、勇于争先的创新基因。
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发展是全局性战略,是牵动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是关系广东长远发展、只能赢不能输的关键一仗。可以预见,伴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强势推进、深入落实,拥有创新自信、保持创新定力的广东,一定能够率先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的经济发展新模式,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为全国经济结构调整提供重要动能,一定能够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继续走在前列,当好全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和领跑者。(南方网罗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