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末,“供给侧改革”成为中国热词。实地走访珠三角的工厂,记者深刻感受到供给侧改革的迫切:一方面,传统的中低端消费品供给严重过剩,发展乏力,后劲不足,企业产品质量和效率需要提升;另一方面,一些行业供给不足,高品质产品供不应求,国人海外“扫货”。(12月22日《南方日报》)
作为经济总量第一大省的广东,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还是中国改革开放不可或缺的风向标。“十二五”收官、“十三五”开局之际,广东省已经完全适应了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按照“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总目标稳步前进,在经济发展、法治建设、社会进步、科技创新等方面为中国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时期新形势下,面对供给侧改革的迫切需要,广东省通过统筹谋篇、错位发展、人才战略等改革创新举措,又一次走在了全国前列。
统筹谋篇,为广东省供给侧改革奠定制度基础。其实早在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之时,就对广东省的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寄予厚望: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的“三个定位”要求,其实质就是对广东经济发展提出结构战略转型的全面要求。为此,广东省在国际经济深刻调整、国内经济发展“三期叠加”的压力和挑战下先后制定了《关于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决定》等政策措施,通过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先行先试,为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不断找出路、谋发展。时至今日,广东省不仅继续在经济总量上领跑,而且还通过创新驱动战略赢得了创新发展的先机。
错位发展,为广东省供给侧改革提供强力支撑。与国外“工业4.0”计划、“再工业化”战略相比,广东省也将自身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来实施,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创新驱动为发展战略的布局规划正在逐步成型。依托珠三角经济业态优势,广东省正在着力打造信息化、智能化的工业新生态,并将其打造为世界级的商贸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立足粤东西北发展战略,广东省正着手按照错位发展、分工协作的发展战略打造特色鲜明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体系。通过错位发展战略,广东省正在谋篇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错位发展、高端业态与传统业态统筹规划的发展战略已经初显成效。
人才战略,为广东省供给侧改革注入发展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的关键则在于人才要素。为此,广东省不断加大实施人才兴省战略,不断引进和培养高、新、尖人才,并为高新产业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经济支撑和制度支持。截至“十二五”收官之年,广东省从事研发人员超过65万人,总量保持全国第一;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二,创新的经济绩效指标位居全国第一;全省有效专利总量为76.08万件,有效发明专利13.19万件,位居全国首位。正是得益于广东省的人才战略,广东省的供给侧改革才有源源不绝的发展动力和创新能力。
新形势下,广东省紧抓“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总目标和总战略,已经在供给侧改革上为全省工业发展创造了全新的生态环境。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它也必将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又一全新风向标!
(本文为“木棉花香”有奖征文活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