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在巴西无处不在,里约奥运会更是与中国有着紧密联系,地铁车辆、安监系统、空调大多都是中国产品。但在体育设施、器材和装备方面,中国的介入力度却非常小。从一块跳水跳板,到一支气步枪;从一条赛艇,到一辆场地自行车;从一支击剑,到一顶头盔……如果细数奥运赛场上所涵盖的体育器材装备,可以发现,国产品牌、国产装备实在是凤毛麟角。(8月9日 《中国青年报》)
中国制造在奥运赛场上遍地开花,但除了乒乓球装备外,却鲜有精品。这道出了中国制造的两个尴尬----“有产业无产品”“个别领域领先,但系统性落后”。而这两个尴尬在现实中,更鲜明、更刺眼。我们在选购体育用品时,虽然国产品牌琳琅满目。但大多数情况下,只要我们对品质和性能稍微挑剔一点,国货就只能靠边站。
我们在跳水赛场上独步江湖,可为何却不掌握跳板的“核心技术”?我们在射击项目上摘金夺银,可为何运动员只能披挂“洋装备”上阵?一是囿于中国制造的大环境所致。跳板、射击装备、运动自行车,虽然看起来很普通,却是高科技的结晶。而缺乏创新、缺少“大师级工匠”是中国制造的通病。面对这些高精度、高附加值产品,中国体育用品企业确实有点力不从心。
更重要的是,体育用品市场的逼仄。在中国皮划艇、射击、跳水都是小众项目,参与人少,设备需求少。整个行业能拿得出手的,只有国家队、省队的少数几单采购。而这些订单,对设备的精度、安全系数、科技性、环保性等各方面,要求又非常高。“后来者”要进入这一行业,需要投入大量研发资金。这就造成,即使企业不惜巨资,研发出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也可能由于受众有限、市场逼仄,不能回本。这样的买卖,有企业愿意干么?
事实上,破解跳水板的奥运尴尬,需要全民体育纵身一跃。试想,若全民健身运动火热开展,群众积极参与这些项目,对高品质运动装备有大量的刚需,企业能缺乏研发热情么?而当下,中国的科技水平、制造水平,已大幅提升,只要企业愿意投入,“掌握核心技术”、引导市场潮流是遥远的梦么?
中国乒乓球装备的走红,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前车之鉴。由于运动普及度高,公众对乒乓球产品的需求较大,红双喜、银河等中国企业,在研发、销售、宣传上,投入大量真金白银。而这些也造就了,中国乒乓球装备逐渐扭转劣势,在世界赛场的一枝独秀。可见,只有提升体育文化氛围,相成强烈的市场刚需,奥运赛场上中国体育用品形只影单的尴尬,才能随之而解。
可喜的是,随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体育产业正迎来一次“小阳春”。公众健身欲望强烈,体育GDP屡创新高。但显然,这离中国体育装备攻陷奥运赛场,还有千里之遥。因此,对相关部门而言当下要做的,有两件事。一方面要继续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培养群众的锻炼和参与的热情,做大体育市场。另一方面要对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培育骨干企业。唯有如此,我们的高精尖体育器材才能告别低端,在奥运赛场全面飘红。(南方网薛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