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在巴西无处不在,里约奥运会更是与中国有着紧密联系:承载奥运交通重要任务的地铁4号线、服务于奥运会各个场馆和驻地的安检系统、安装在奥运会场馆和驻地的空调……,但遗憾的是,跳水台上那块不起眼的跳板,却是高科技的产品,全世界目前只有美国的一家企业能够生产符合国际游泳联合会标准的跳水跳板。(8月9日《中国青年报》)
作为科技大国跳水强国,我们生产不出合格的跳板,实在令人汗颜。有人把原因归咎于市场需求的软弱,这的确有道理。我国对跳水运动的全民参与度不高,生产出合格的跳板恐怕也没有强劲的市场需求,企业收不回投入的科研成本,甚至成了屠龙之伎,试想:谁还愿意这做赔本生意啊?
市场需求固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投入科研的愿意,不过,大家还应换个角度思考:即便有了庞大的市场需求,企业也愿意投入科研资金,就一定能顺顺利利地研发出高科技的产品吗?恐怕未必。困扰中国圆珠笔制造行业多年的“笔尖难题”,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中国是圆珠笔需求大国,也是圆珠笔生产大国,每年生产约400亿支,然而,珠球这样的精密零件,几乎全部进口。中国的企业不愿意生出合格的珠球,降低生产成本吗?当然愿意,可是,影响珠球生产的不仅是中国企业的经济实力,还包括了相关人才的缺乏。
回到跳板的话题上,目前中国的确对跳板的需求量不大,因为民众对跳水的参与热情不高。不过,2014年10月,随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体育产业正迎来一次发展高潮,跳水运动或许也会点燃更多人的运动热情。然而,到了“万事俱备,只欠科研”的时候,我们的科技研发人员会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吗?有数据显示:中国技能劳动者数量仅占就业人员的19%,其中高技能人才数量还不到5%;制造业高级技工缺口高达400余万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技师、高级技师占技术工人比例仅为3.2%,而发达国家一般在20%至40%之间。看到上面的这组数据,你还会对中国的人才储备高枕无忧吗?
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要传承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既需要坚忍、坚守、埋头苦干、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但仅有这些还不够,“工匠精神”必须包含“科技创新”成分,否则,我们还只能老老实实地做“加工大国”,而无缘“科研大国”。科技储备是一个国家的硬实力,要想生产出合格的跳板,人才储备也要跟上。(南方网黄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