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微信视频号“吕先生凉山行”发布了一则“叔叔只能这样了”的视频。视频中凉山州美姑县一小孩站立在破旧的房屋面前,说自己无父无母,实在太贫穷,只能帮邻居干活并照顾抚养妹妹弟弟。但是,后续报道证实,事实真相是视频发布者进村找到小孩吉克尔布,弄脏小孩子的脸,让他到一处破旧的闲置房前诉说虚假的悲惨生活,并给他发放鞋子、衣服、学习用品作为奖励。
该视频截图
吕某拍摄该视频并发布到社交平台,以悲惨身世为切入口,大肆悲情营销,目的就是博取眼球、赚取流量。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为了获得利益刻意营造悲惨故事,不仅滥用了公共资源,也消费了公众爱心,既是对当地形象的一种抹黑,更触犯了情与法的底线。正因如此,当事人已经被依法传唤。
近年来,有些人疯狂试探社会的容忍底线,以卖惨为噱头,发布虚假视频来消费人们的同情心,其本质上都是为了流量不择手段。当我们对视频里人们的悲惨身世表示同情甚至捐钱捐物的时候,却不想已经成为他人赚取暴利的工具。这种势头如果不加以严惩,无疑会让更多人争相模仿,严重透支整个社会的信用。严惩这类虚假视频,捍卫公众的利益,维护社会诚信体系,就必须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出“抵制虚假视频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对于公共管理部门而言,对类似的视频必须第一时间进行调查,及时公布相应的调查结果。倘若当事人的确面临困难,就应该及时介入,帮助当事人渡过难关。如果证实视频是故意制作的虚假视频,就应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惩。唯有传递出“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态度,才能让更多人不会“越雷池半步”。
对于弱者的同情和救助,是人的天性,是弥足珍贵的情感。面对互联网上层出不穷的“悲惨身世”,我们也应该多一份理性。毕竟,如果任由同情心泛滥,就难免会被他人利用。因此,对于这些“卖惨”视频,公众不妨稍微等等权威部门的调查结果,避免善意被辜负。对于社会而言,形成理性捐助和程序正义的良好氛围,才能进一步阻断虚假视频的出现。当然,进一步完善法治建设,牢牢守住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严惩利用善心敛财的行为,将带毒的流量及时扼杀,无疑是守护合理有序的公共环境的最有力手段。(南方网李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