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阿拉伯国家防沙治沙技术培训班的学员在宁夏盐池县毛乌素沙地边缘参观(2013年9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李然摄
2017年,中国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旨在为更多饱受荒漠化困扰的国家提供生态治理与荒漠化防治经验;中国生态环境部牵头的对外援助环境管理研修班被联合国誉为“南南合作典范”;中非环境合作中心在肯尼亚建立;旨在推进环保交流的“绿色丝路使者”计划启动……中国正经由“一带一路”播撒“点荒成绿”的绿色基因。(8月22日新华全媒头条)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5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惊艳世界的成就,给沿线国家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受各国人民的赞许。不说别的方面取得的成就,单以“绿色”为主题,就有无数动人心扉的实例。
——伊拉克境内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曾经孕育出人类著名的“两河文明”。然而在历史沧桑中,土壤盐碱化和荒漠化让两河文明埋入沙尘。中国防治荒漠化经验,让伊拉克人萌生梦想,期盼战后重建中从中国经验中获得利好,让人类文明的摇篮不再经受风沙的侵蚀。而中国几代人奋斗成功实现库布其、塞罕坝等“人进沙退”的成功范例,就是中国送给“一带一路”伙伴们治疗“地球癌症”荒漠化的良药。
——斯里兰卡科伦坡国际集装箱码头,以前“烧油的黑烟不见了,隆隆噪音没有了,龙门吊的故障率也大为减少。”这个根本性变化,就得益于中国招商局国际有限公司和斯里兰卡港务局合作,使港口实现了“绿色升级”。40台龙门吊及40个集装箱堆场“油改电”后,龙门吊柴油消耗量和二氧化碳直接排放总量减少了95%,综合碳排放削减幅度几近5成,达45%。成为斯里兰卡第一个、也是南亚地区规模最大的绿色码头。
——在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目前共有4个清洁能源项目投产发电,总装机容量500兆瓦,年总发电量超过10亿度,至少能满足45万个巴基斯坦普通家庭日常用电需求。“清洁能源项目是我们的老朋友中国送来的祝福,不仅有助于解决能源短缺问题,促进经济发展,同时还没有污染物排放……”这是巴基斯坦计划发展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协调员哈桑·达乌德·布特的由衷赞许。
类似上述实例,可谓数不胜数,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中国正通过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播撒绿色基因、共筑清洁梦想、收获心灵共鸣,与沿线国家一道守护绿水青山。中国所以如此,基于中国久远的文化传统,基于中国外交的两个构建,基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认同。从文化传统看,中国睦邻友善、和合万邦,主张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所有这些,从来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哲学观念,几千年一以贯之。这一精神,今天已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之中。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说,“两个构建”是中国外交的总目标。新型国际关系,就是要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拿出解决各种全球性难题的方案,推动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普遍安全的世界、共同繁荣的世界、开放包容的世界、清洁美丽的世界。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不啻是两个构建的生动实践。
40年改革开放,让我们深切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正确,确立了“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共识。中国绝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而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这,也正是中国经由“一带一路”播撒“点荒成绿”绿色基因的原因。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各国人民共同生长于同一颗星球、呼吸着同一片空气,爱护地球,就等于爱护自己的家园。亦因此,“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理应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词。中国通过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国家一道守护绿水青山,为造福人类共有家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懈努力,正是惠及全球、辉耀千秋的伟业。(南方网雷钟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