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业兴国,实干兴邦。唯有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才能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行稳致远。然而,一些干部在工作中仍存“虚浮”之风。有的热衷于表面功夫,汇报材料精心打磨,实际成效却寥寥;有的光说不练,会议层层部署,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却仍在原地打转。如此种种,看似忙碌,实则偏离了“实”的要义。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实干、苦干、巧干,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办实”重在拿出“实”的解法。要把宏大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可感知、可解决的具体事项,通过深入调研把握矛盾本质,以“实打实”的突破累积全局之变。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主动俯身,了解群众急难愁盼,打通政策在“最后一米”的梗阻,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务实行动,找准服务群众中的堵点痛点,做任何决策、干任何工作,都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积极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要对认准的方向保持定力,对复杂的难题久久为功,切忌任何花架子的“伪创新”、运动式的“一阵风”,以群众评价作为丈量“实绩”最真实的标尺。要警惕投入巨大却脱离实际的“盆景工程”,更要杜绝只开花不结果的“形象工程”,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坚持钉钉子精神,永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与紧迫感,一锤接着一锤敲,不见成效不收兵。
事业是干出来的。当干部就要干实事、实干事。要持续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开刀,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涵养“功成不必有我”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从思想深处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确保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没有实干担当的本领和能力,再远大的理想也会沦为“空想”。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夯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抵抗各种形式的考验和侵蚀,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举旗亮剑,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挺身而出。要主动到改革发展一线、重大任务重大斗争最前沿、艰苦复杂岗位的关键处去攻坚克难,多经历“风吹浪打”,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在火热的实践历练中锻造硬肩膀、宽肩膀,牢牢扛住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唯有以“实”字贯穿始终,紧盯问题不放松,聚焦解法不懈怠,追求实效不停步,方能在时代的答卷上写下真正不负嘱托、不负人民的厚重篇章。
撰文 梁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