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年轻干部要学会讲“大白话”

2025-11-17 18:32 来源:南方网·粤学习

  “百行之本,一言也。”语言作为传递思想的载体,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干好工作的基本功、密切联系群众的连心桥。在基层一线,老百姓最烦听官腔,最爱听家常话,一句接地气的“大白话”往往比一堆官话、套话要管用得多。年轻干部正处在成长成才的关键期,要放下架子、沉下身子,摒弃冷冰冰的官话、套话,多讲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大白话”,打破“官腔”与“民声”之间的隔阂,融入到人民群众当中。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工作。然而,一些干部喜欢“高谈阔论”,官话、套话、大话、空话连篇,动辄“提高认识”“压实责任”“全面推进”,让群众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说的人陶醉其中,听的人却犯迷糊,不但得不到群众掌声与认可,甚至招致厌倦反感。问题的根源在于部分干部脱离了实际、脱离了群众,语言成了“高高在上”的隔阂,阻碍了政策落地,影响了民心凝聚。

  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将“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列为“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大白话”之所以管用,在于它有温度、接地气,能拉近我们党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说群众听得懂的话,既是一种工作方法、工作能力,更是一种感情态度、领导作风。“言不在美而贵在实。”党员干部要站稳群众立场、用好群众语言,让接地气的话风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桥”。

  年轻干部学讲“大白话”,不是降低水平,而是对年轻干部更高的要求,其本质是学习做群众工作的“硬本领”。年轻干部要做群众的“学生”,沉到基层一线,走进群众家里,主动向群众学习语言,用心听、主动说、真正学,把“接地气、冒热气、有烟火气”的语言记在本上、刻在心里,从群众的“心里话”里找思路、找办法。年轻干部要当好政策的“翻译”,避免成为“复读机”,要沉心静气,追本溯源,吃透政策的核心要义,把大道理直白化,将政策文件转化为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大白话,让理论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语言艺术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员干部走进群众心扉的敲门砖,更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真正成为群众的身边人、贴心人,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撰文 何思庆

编辑:曹晓静   责任编辑:王萍   校对:赖玉清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