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精兵简政,持之以恒抓好这项工作。”当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及其新变种、新表现,既是基层干部群众深恶痛绝、反映强烈的问题,也是高质量发展前进路上的“拦路虎”和“绊脚石”,需要我们拿出“精”的决心、“简”的智慧来破除。
人浮于事乃是权责泛化、推诿扯皮的源头。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精兵简政”,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积极性,增强了部队战斗力。在百万大裁军时,邓小平同志面对质疑幽默回应:“虚胖子能打仗?”高质量发展形势瞬息万变、机遇稍纵即逝,倘若人员冗余、机构臃肿,就有可能贻误战机。因此,党政工作人员并非越多越好,机构设置还需因时因势而变。
“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人员编制统一按照5%的比例进行精减,收回的编制主要用于加强重点领域和重要工作。”本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精简人员编制数量备受瞩目,充分释放了锐意改革、苦干实干的鲜明导向。各机关要紧紧抓住改革机会,既要坚决落实减编任务,也绝不能“一减了之”。要聚焦“百千万工程”等重点工作,把机构该合的合、该撤的撤、该分的分,从根源上铲除“空转、虚转、不转”的生长土壤,轻装上阵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所谓“精”,既在人员之精,也在经费之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真正精打细算,切实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出实效来。党政机关少花一分钱,民生事业就可以多安排一分钱。各机关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扎紧预算编制和考核监督的“笼子”,进一步压减非刚性、非重点支出,特别是坚决查处“贪大求洋”“造景造势”等形象工程,集中财力支持产业转型、民生保障等“打基础、利长远、稳预期”的大事要事。
基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线施工队,直接关联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增加了对“工作中搞层层加码、过度留痕,增加基层工作负担”等行为的处分规定,把反对形式主义上升到党纪的高度。自基层减负工作开展以来,有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表现已经大为收敛,但仍未根除,不时穿上新“马甲”登场。“表海”“会海”潮水未退,“迎检”“考核”承压运行,不少基层干部反映无法集中精力和时间干好本职工作。
追根溯源,这些负担不少都是“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以“简政”为基层减负,关键要牵住“牛鼻子”。一方面,要树立正确导向,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体系,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不折腾、不作秀、不攀比,把精力集中在办实事上;另一方面,要健全责任清单,让基层干部知道“该办什么事、要担什么责”,坚决遏制“责任状”成为“避责单”、“属地管理”一筐装、“千分制”考核等乱象,确保各级敢用权、用好权。
撰文 陈桂鑫